淮南长安网讯 2022年,淮南市各级行政机关着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全力护航全市“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社会治理”五大攻坚行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市县乡三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党校和干部培训必修课程,以及全市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政治轮训班等重点内容,市委常委会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法律、党内法规等近20场次,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领导干部培训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培训班等10余个班次。
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引领作用。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进行宪法宣誓,带头落实《淮南市推进依法行政办法》,推动建立市政府与法院、检察院联动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有关重大问题。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举行2022年淮南市领导干部述法专题评议会、4000余名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年度学法“统考+抽考”。领导干部述法工作被省委依法治省办向全省推广。
高效统筹法治政府建设。遵循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意见,连续17年出台年度依法行政重点工作安排,全面推行法治政府建设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督察清单“三单”管理,规范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定和公开工作,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并在全市目标考核权重赋分14分。推荐3家县区、3个单项参与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创建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分别为9个、81个。高标准做好中央依法治国办督察法治政府建设反馈意见整改。
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取得积极进展
政府依法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全省率先开展以“学习宣传传染病防治法 自觉承担防控责任和义务”为主题的全市传染病防治法集中宣传月活动、制定20类常见违反疫情防控紧急、应急处置措施行为及法律后果公告,成立市整治疫情防控“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八个方面35条具体落实举措。制定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十四五”规划,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开展地震灾害、防汛抗洪、安全生产等各类应急演练89次,云平台群发预警短信51次426921余条。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治化思维实施179项营商环境提升举措,开展妨碍民营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专项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一屏通办”上线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查询等用户活跃度计1.3亿次,全省首枚“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电子签章登记备案表在淮南产生。全省率先推行退休“一件事”,12345热线受理大厅新设为企服务专区坐席18个,全省率先完成不动产登记税费“合一支付”试点工作。推行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存量问题143件已全部兑现或签订限期履行协议。成立全省首个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今年1-11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0496户,同比增长19%。
依法有效防范化解行政争议。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市政府受理行政复议申请74件,审结45件,全市81%以上案件争议在本环节实现定分止争。出台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规定等制度机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19个月保持100%,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成功创建“无讼村(社区)”822个。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满意率100%。
政府治理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
推动政府立法提质增效。聚焦市委“五大攻坚行动”等,制定实施2022-2026年立法规划,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持续打造立法民意直通车品牌。开展《淮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等立法协商。开展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全面集中清理,保留现行有效政府规章19件、地方性法规46部。淮南市立法经验在中央政法委有关会议作经验交流。
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形成2022版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清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出台市政府常务会议规范细则、修订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程序规定等,选聘新一届市政府法律顾问22名,严格落实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等机制。市政府常务会议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率100%。《淮南市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理论逻辑和优化路径》经验课题入选社科文献出版社《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2)》。
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管。将市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由原来的51家核减为50家。清理保留市政府规范性文件448件、拟限期修订11件。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审核市政府规范性文件70余件,其中终止4件。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向省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备案规范率、及时率、通过率均达100%。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强化年活动,出台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方式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免罚清单”、行政执法协调协作等制度机制,排查整治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建设领域变相设立行政处罚事项。行政执法办案27000余件。“双随机、一公开”和“一业一查”监管录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1733大类4413项,违法行政行为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纠错整改行政违法案件123件。连续4年委托法治培训网对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开展线上培训,年度学习培训课时由40课时增加至60课时。集中查评行政执法案卷202卷。
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年度十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政府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出台规范疫情防控期间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秩序提醒告诫书、医疗药品及用品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淮南警方重要提醒等,公布公平竞争审查举报方式、“双减”后第一批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新设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地点等。深入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车窗抛物”、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等。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治理行动查处假冒伪劣食品行政违法案件1240件、整改非机动车乱停29000余辆、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53件。出租汽车文明规范经营提升行动查处违规经营行为469起、打掉涉“养老诈骗”犯罪团伙20个。
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对全市221家行政执法单位、6043名行政执法人员接受安徽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平台在线执法监管。启动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实时接入12345市长热线、e治理、智慧城管等系统事件220000条,市公安局执法记录仪2693部且使用率达100%,市自规局使用无人机设备开展土地监管执法巡查3583次,市市场监管局等9家开展2022网剑行动办结网络交易违法案件28起,在全省率先实现110报警台与12345热线平台互联互通、“话务一键推送”。
权力制约和监督更加有力
推动形成监督合力。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发挥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等监督作用,强化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
加强和规范政府督查工作。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严格督查督办落实闭环管理,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统筹确定2022年市级督查检查考核计划43项内容,市级文件、会议分别同比下降28.51%和15.16%。保留“长制”4种、政务APP10个。
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制定全市基层政务公开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一体推进线上政策咨询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联动建设。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92648条、疫情防控信息1140条。12345热线连续七年被人民网评为网民留言办理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