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我就想当警察,有一个英雄梦:总想着能雷霆出击、破大案、受敬仰。可真当我带着报到通知书,站在派出所门口,看着附近居民楼外晾的衣服,听着不远处路边摊大爷大妈为菜价争执,才发现现实和想象不一样——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反倒是更洋溢着邻家大院的平凡烟火气。
刚开始觉得这份平凡有点 “磨人”。没有惊险的警匪追逐,每天都是入户走访、调解纠纷、送迷路老人回家。就像调解邻居因养狗起的争执,说上一两个小时,最后只换一句 “算了算了”。我甚至怀疑,这样的琐碎会不会磨掉心里的英雄气?
分局十分关心关爱我们这一批新警,帮着安排住宿、分配师父,干净的宿舍让我安了心。我的两位师父——赵所长和杨所长,带着我接处警、跑社区、看卷宗,把他们的经验一点点教给我,我慢慢也就适应了派出所的节奏。
记得有天晚上,一位老爷爷慌慌张张来所里,说卖了一下午西瓜,把手机和装钱的桶落在了毕家岗桥头的树下,回去找时已经没了踪影,还没敢跟老伴说。看着他着急又失落的样子,我一边安慰,一边帮着查监控。盯着视频看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那个白色的钱桶。我们让老爷爷先回家等消息,当晚就想着去捡钱人的家里看看,可对方已经休息了,第二天一早就赶过去把东西取了回来。
把钱和手机还给老爷爷时,他的高兴劲儿填满了整个值班室,攥着我的手很久都没有松开,好像我是救命恩人似的。起初,我对老人的千恩万谢并不理解。后来,赵所长告诉我,被追回来的卖瓜钱,包含了老人从播种、浇水、收获等大半年的辛劳。我们追回的,确实是老人的血汗钱。赵所长的话,让我突然明白,英雄不一定非要万众瞩目,能帮老百姓解决难题、守住他们的安稳,就是最实在的英雄。之前对 “英雄” 的模糊想法,也在那一刻清晰了。
平凡源于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次接处警中,有群众因楼上空调漏水损坏自家墙面,与邻居起了纠纷。我和师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报警群众是位行动不便的脑瘫患者,独自生活,全靠小姨送饭,房子还是已故爷爷留下的。看着他因自家墙面发黑流露出的焦急与无奈,我们第一时间安抚报警人的情绪,然后上楼找邻居核实情况。邻居起初坚称刚装修换过水管,隔壁住户也说他们这一层绝不可能引发漏水,但我们还是坚持要检查下水管道。虽正值午后,天气酷热,师父却还是一点点寻着阴水的痕迹排查了二十多分钟,最终发现这家住户虽然安装了新管道,却没有连上空调外挂机,致使下水漫溢,阴湿了楼下的墙面。回去路上我问师父:“天那么热,现场又有新管道和群众作证,为啥不直接给楼下的报警人一个答复?”师父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再说了,我们人民警察,不就是负责查找真相吗?这是我们的责任!”
入警后的日子,我和两位警师学到了很多本领。赵所长调解纠纷很有一套,辖区里有对年过七旬的夫妻马某和牛某,离婚后因为儿子患病没法分家,之前好几任民警都调解不好,可赵所长总上门关心,从孩子入手拉近距离,还尽量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杨所长的脑子像 “活档案”,辖区居民的情况大多记在心里,他很少在办公室待着,要么在值班室电脑上录居民变动信息,要么在社区里跟大家聊家常、讲反诈,忙个不停。我问他工作会不会枯燥无味,他说:“等老百姓把你当家人,愿意跟你说心里话,你就知道这份工作的意义了。”
他们从没想着靠破大案出名,社区的街巷是他们的 “战场”,老百姓的笑容就是他们的 “勋章”。原来平凡不是平庸,是沉下心做事的韧劲——把每件事落到实处,对老百姓的需求有回应,守着为群众着想的初心。
现在我心里的 “英雄梦” 变了样。不再执着于破大案,而是学着在平凡里扎根,从跟老百姓打交道的点滴里,攒耐心、学本事、暖人心。我想做这样的平凡民警,凭着忠诚和奉献,让 “英雄梦” 在日常的每一件小事里,长出守护平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