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入秋,热浪依旧固执地盘踞在这座小城,即便到了晚上9点多,空气中的闷热依然没有消退的迹象。“叮铃铃——”这天晚上,我正跟着师傅在派出所值班室整理台账,报警电话骤然响起。
“警察同志,公园长椅旁有位醉酒老人,意识不太清楚,你们快来看看!”电话那头的声音急切,背景里隐约可闻路边的蝉鸣声和路人的嘈杂声。
“师父,怎么办?师兄他们出警还没回来!”我有些着急。作为一名刚从警一年多的派出所内勤,这是我第一次承担出警任务。
“别慌,你跟着我。”师父语气沉稳,拍了拍我的肩。那一刻,我原本紧绷的心忽然就安定了下来。我们迅速驱车赶往现场,警车在夜色中穿行,引擎声与风声交织在一起。
昏暗的路灯下,蚊虫成群飞舞,像一场没有节奏的舞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侧卧在水泥地上,靠近后,浓重的酒气扑面而来。他嘴里嘟囔着方言,听不真切。我蹲下身,按师父教过的步骤,轻声呼唤他,并仔细检查他的身体——没有明显外伤。于是,我们合力将他扶到了旁边的长椅上。
“爷爷,您还记得家在哪儿吗?有家里人的电话吗?”我递过一张纸巾,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更温和。老人醉得厉害,回答也是断断续续。我从他口袋里摸出一部老式手机,发现电量只剩最后一格。幸运的是,最近的通话记录里有一个备注为“儿子”的号码。
电话接通那一刻,那头的声音又急又愧:“我爸又喝多了?真不好意思,我住城东,赶过去得40多分钟……”
师父看了看表,又伸手摸了摸老人的额头,眉头微蹙,“天太热,等不及了,咱们送老人回去。”
警车再次启动,穿行于霓虹与树影之间。我坐在老人身边,能感受到他沉重的呼吸带着酒气,老人时而清醒,时而迷糊。他反复念叨着:“小姑娘,给你添麻烦了。”我轻轻握住他粗糙的手,低声回应:“爷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放心。”
到达老人居住的小区后,我和师父搀扶着他,一步一步慢慢爬上3楼。我们将老人安顿到床上,我倒了杯温水递给他。这时我想起师父常说的“多留个心”,于是从口袋里掏出警民联系卡,又找了一张便签纸,在上面写下:“爷爷,酒喝多了伤身,下次少喝点呀!有事随时打电话。”
第二天早上,我刚到派出所不久,值班室的同事就喊我,说有人打电话找我。“请问是昨天送我回家的警察同志吗?”是那位老人清醒后的声音,带着些许哽咽,“看到你写的纸条……心里暖得很。真是谢谢你们,给你们添麻烦了。”
“您照顾好自己,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挂了电话,师父笑着说:“这就是基层民警的意义。一点小事,也能暖到人心里。”
我点点头。那一刻,我好像更加明白了“人民公安为人民”这几个字背后的重量——它藏在深夜驶向现场的警车里,藏在递过去的那杯温水中,也藏在那张写满叮嘱的纸条上,藏在这一通满是暖意的回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