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房子没装完,老板跑路了,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这可怎么办呀……”提起这段糟心的装修经历,杨先生仍心有余悸。
新房装修本是喜事,可谁能想到,签了合同、付了款,装修公司却半路“撂挑子”,留下满屋狼藉和杨先生一家的愤怒与无助,无奈之下,杨先生一纸诉状将装修公司告上法庭。
接收案件后,承办法官发现,被告是一家个体工商户,登记的经营者郑某早已“人间蒸发”,电话停机、住所无人,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决不能看着老百姓的血汗钱打水漂!”承办法官没有放弃,通过多方走访、实地调查、大数据筛查等方式,最终锁定了郑某新的联系方式。在法官的耐心劝导和法律释明下,郑某终于现身法庭。
庭审现场,气氛一度紧张。杨先生情绪激动:“装修干到一半人跑了,这不是诈骗吗!你把我们害惨了......”
郑某则满脸愧色:“生意失败资金断裂,我真不是存心要逃......”
面对这种情况,法官对双方展开了"背对背"的调解。一方面告诫郑某:“逃避不是办法,诚信经营才有出路”;一方面宽慰杨先生:“追回损失才是关键,僵持下去只会两败俱伤。”
两个小时渐渐过去,在法官的悉心调解下,郑某承认因经营不善导致违约,并愿意承担责任。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郑某当场以现金方式一次性支付杨先生2万元装修款,纠纷圆满化解!
“真没想到钱还能拿回来!”攥着失而复得的装修款,杨先生喜笑颜开。这沓带着体温的现金,不仅弥补了经济损失,更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度。在法院,每一份调解书的背后,都凝结着法官们挑灯阅卷的深夜、烈日奔波的汗水与情理法交融的智慧。当法槌敲响时,回荡在法庭的不仅是法律的威严,更是司法为民的庄严承诺。
【法官支招】装修避坑指南
查资质:选择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正规公司、查看资质证书;
留证据:合同、付款凭证、施工照片缺一不可;
分期付款:明确约定工期、工程进度及尾款;
及时维权:发现苗头不对立即起诉,避免人财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