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泉山人民法庭家事调解室近期圆满地化解了一起姐弟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法官如何用公正解“法结”用情理化“心”结……
“摆烂”的弟弟
“我又不是不还,我只是现在没钱,她是我亲姐起诉我,还想怎么样?!不行把我抓去蹲监狱吧,反正我没钱!”
丁法官前两次给王林(化名)打电话时只得到这理直气壮的答复。
王林十年前向亲姐姐借了100万,承诺了利息,当时说是周转需要,会尽快还款。十年过去了,100万的本金变成了130万的本息,原本关系亲密的姐弟俩渐行渐远,成了对簿公堂的“陌路人”。
案件起诉到法院后,法官做过很多次调解工作,王林心里对姐姐起诉自己这件事上有怨气,说来说去就只说自己没钱。
无奈的姐姐
王梅下决心起诉弟弟还是因为自己儿子。王梅说,儿子三十多了还没结婚,急需一笔钱给儿子买婚房。家里条件早不行了,在儿子的坚持下,才无奈将亲弟弟起诉到法院。
回想起早些年,她跟弟弟感情确实很好,不然100万也不能说借就借。这几年姐弟情已经被要债消磨殆尽了,现在一打电话给弟弟就是要债,弟弟看到电话都不接了,走到法院这一步,心里只觉得对不起父母。
费心的法官
经过几轮沟通,法官明白了姐弟俩的态度。弟弟仗着债主是自己亲姐姐,就一直以没钱为由久拖不还,做姐姐的心里还顾及着亲情,不愿真的姐弟决裂但又确实急着用钱。
这个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足,一纸判决对法官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如果判决下了,弟弟是真的没钱还款,那岂不是“一举两空”——姐姐大费周章拿不到应急的钱,弟弟成为被执行人,两人的亲情再没修复的可能。
思及此丁法官决定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她建议王梅做诉中保全,一方面核实清楚王林财产情况,另一方面也给王林上上“紧箍咒”,促进案件调解工作。网络查控的结果反馈,王林还真没说谎,各个账户都没钱,名下只有合肥的一套现住房。
丁法官第一时间给王梅打电话,说明了王林的财产情况,给她分析判决的利弊。法官的话还没说完,王梅就主动说:“丁法官,怎么说他都是我亲弟弟,他没钱我申请执行只能执行这套房子,我知道房子拍卖周期长而且流程麻烦,关键的是,他只有这一套房子,我不可能看着他一家老小流落街头的,他要是真愿意还钱,利息什么的我都可以不要了,分几笔还也行。”听到王梅真心为弟弟考虑的话,丁法官心里一阵感动,挂完电话,思考再三决定将王林约至法庭,最后一次推心置腹地跟王林谈谈。
十月的暖阳透过窗子,洒在法庭的被告席上,中秋刚过的空气中,还飘着桂花的芬芳。坐在被告席的王林,还在思考法官刚刚说的执行后果此时,丁法官却突然开口:“王林,我听你姐说,你以前每年中秋节前都会回淮南看看她的,你现在还回来吗?”王林一愣,随即却低下了头。
“100万放在十年前,合肥买几套房子没有问题的吧,你姐顶着压力把钱借给你了,她家里条件大不如前,你想没想过这些年要不回来钱,她老公儿子怎么埋怨她?”
“不瞒你说,你姐昨天主动打电话来说,本金你如果还的上来,利息不要了,你俩是亲姐弟,她不想执行你,但是你外甥买婚房急着用钱,她确实没办法,你外甥都三十多了……”
“丁法官,是我不对,我去卖车、去借钱也要先把外甥房子的首付钱给还上一点,就是不知道分期我姐肯不肯......”不管是害怕被执行也好还是真的想起来几十年的姐弟情,丁法官半个多小时推心置腹的沟通,终于换得王林将心比心的答复。
重圆姐弟情
签调解协议的当天,王梅收到了弟弟给付的首笔款项和一句真诚的道歉“姐,是我不对,我对不住你,这钱我一定会按期还完。”看着姐弟俩紧紧握在一起的双手,丁法官会心地笑了,他想:这场“家务事”算是断明白了吧!
法理不外乎人情,法官只要站在当事人的立场看问题,总能找到利益平衡点,这首批的应急钱和弟弟真诚的道歉,既解了王梅的燃眉之急,也解了姐弟俩长达十年的心结。丁法官满心的暖意,正是“如我在诉”四个字在灼热发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