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叮铃铃——”一通自称“客服”的来电,一句“您的账户存在安全风险”,一条包含“验证码”的短信……看似平常的场景,背后可能藏着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如今,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从“冒充公检法”到“虚假投资理财”,从“刷单返利”到“校园贷”,骗子们花样百出,让不少群众防不胜防。
为切实守护辖区群众的财产安全,9月15日上午,大通区委政法委、大通区法院、大通区检察院、大通公安分局、大通区司法局多家政法单位携手联动,在大通区法治文化广场搭建宣传阵地,开展了一场形式多样、内容扎实的网络安全反诈宣传活动,用“接地气”的方式,将反诈知识送到大家身边。
政法力量齐上阵,宣传场景“全覆盖”。大通区法治文化广场处处是热闹的宣传景象,各个宣传展位前都围满了前来咨询、学习的群众,原本庄严肃穆的广场,变成了一堂生动鲜活的“反诈公开课”。工作人员们拿着色彩鲜明的宣传册,对着围拢过来的居民耐心讲解,尤其针对老年群体关心的“社保卡停用”“虚假保健品购买”等诈骗套路,一遍遍举例说明:“您要是接到说社保卡有问题、让点链接填信息的电话,可千万别信,一点链接,卡里的钱说不定就被转走了!”一边说,还一边拿出手机现场演示,教大家如何辨别陌生链接的真伪,怎么通过官方渠道查询信息,手把手帮群众避开诈骗“坑”。展位旁的展板区更是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一块块展板上印着近年来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例,从“轻信高收益理财被骗百万”到“想靠刷单返利结果血本无归”,每个案例都配着详细的案情经过和易懂的风险提示,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清骗子的套路,以及被骗后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有群众看完后忍不住和身边人感慨:“原来这些骗子这么会装,以后不管谁说能赚快钱、有好处,我都得多留个心眼。”现场还设置了“反诈法律咨询台”,专门解答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诈骗疑问,全方位帮群众规避诈骗风险。
实用技巧记心间,反诈意识“不松懈”。在宣传活动中,政法单位工作人员还总结了一系列实用的反诈技巧,帮助群众提高警惕:“三不一多”原则要牢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无论是“客服”“公检法人员”还是“领导”,只要涉及转账、索要验证码,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或当面核实,切勿轻易相信。
警惕“天上掉馅饼”:“刷单返利”“高收益理财”“免费领礼品”等看似诱人的好事,往往是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赚钱一定要通过合法途径,切勿贪图小便宜吃大亏。保护个人信息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在陌生网站、APP上填写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敏感信息,快递单、银行卡账单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要及时销毁,避免被诈骗分子利用。遇到诈骗及时报警:如果不幸遭遇网络诈骗,一定要保持冷静,第一时间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到就近派出所报案,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
长效联动护平安,共建和谐“大通区”。此次大通区各政法单位在法治文化广场联动开展的网络安全反诈宣传活动,不仅让到场群众沉浸式学到了实用的反诈知识,提高了自我防范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了政法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能力。下一步,大通区政法单位将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持续加大反诈宣传力度,让法治宣传成为“永不落幕的反诈课堂”。同时,政法单位还将创新宣传形式,结合群众需求开展主题式反诈宣讲,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切实守护好辖区群众的“钱袋子”,为建设平安、和谐、稳定的大通区贡献政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