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基层稳则天下安,基层治则国家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指明了方向。在城乡治理场景不断演进的当下,“部门壁垒、流程割裂、响应滞后”等痛点仍制约着治理效能的提升,群众反映诉求需多头奔走、跨领域矛盾难以及时化解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将治理资源精准聚合到基层、把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关键课题。
小切口瞄准大难题
淮南市谢家集区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效能的“大革命”。通过聚焦“矛盾化解效率低、服务群众碎片化”的核心症结,借鉴“多中心合一、全链条闭环”的治理逻辑,谢家集区委政法委推动治理模式从“分散作战”向“集约高效”转型,用阵地整合、科技赋能、专业调解的“三维体系”,构建起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三维体系”构建效能治理新模式
阵地整合,“一站式受理”打破部门壁垒
按照“多中心合一”要求,推动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入驻综治中心,整合9个工作窗口,形成“1厅+N室”布局(群众接待大厅、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并实行“常驻+轮驻+随驻”机制协调部门入驻。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行政复议、信访服务等多功能服务,打通了信息孤岛、数据壁垒。
科技赋能,全流程闭环提速响应效能
为破解传统治理中信息流通不畅、联动响应滞后等痛点,区委政法委主动作为、创新施策,全面推行“网格化+网络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通过持续深化“e治理”平台功能应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信息实时上报——多部门协同处置——结果跟踪反馈”的全流程线上闭环机制,今年以来,网格员上报风险隐患3800余条,办结率高达98.19%,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部门快联动”。
品牌调解,专业化服务化解矛盾纠纷
创新引入特色调解力量,将“谢大姐调解”“好商量”“丁婕工作室”等品牌调解组织集中入驻,通过规范化运作流程、专业化调解团队、行业化处置模式,精准回应群众各类诉求。建立“普通纠纷窗口直办、复杂矛盾联席会商”分级处置机制,实现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让矛盾化解更高效、群众办事更省心。
数据与案例彰显治理效能
今年以来,治理实效持续凸显,辖区信访网信总量实现显著下降:网上信访总量同比减少3.91%,群众来访批次、人数同比下降38.29%、21.25%;与此同时,区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虽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9.65%),但增速在全市基层法院中处于中下游水平。这一系列数据变化的背后,不仅折射出群众诉求表达更趋理性,更印证了我区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