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房屋问题引发邻里争执、小区停车难导致业主投诉、老旧院落公共空间使用起纠纷……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事”,却是影响基层和谐稳定的“大事”。
近期,寿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通过多方协调、耐心沟通,成功化解了一起因房屋翻新引发的邻里纠纷,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避免了矛盾升级,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有效发挥专职人民调解员“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纠纷起因:房屋翻新引发邻里争议。家住涧沟镇的居民李某在2017年对自家房屋进行翻新改造。施工过程中,邻居多次阻挠装修,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逐渐激化,至今仍未解决。
调解过程:多方联动厘清事实,情法结合化解心结。寿县综治中心接到申请后,立即启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专项调解小组进行调节,调解过程中,双方情绪激动,各执一词,经过三轮调解,双方态度逐渐缓和。综治中心趁热打铁,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最终促成和解,张某同意调整施工方案,加装防护措施减少对邻居影响,邻居则表示谅解,不再阻挠施工。
典型意义:基层治理“一站式”解纷的生动实践。本案是寿县综治中心深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典型案例。通过部门联动、专业介入和情感疏导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中常见的“小事拖大”难题,体现了综治中心在源头预防、就地化解纠纷中的关键作用。
调解员表示:“邻里纠纷看似小事,却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只有站在双方立场找准症结,用专业和耐心消弭分歧,才能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目前,李某房屋翻建工程已按调解协议规范施工,邻里关系恢复和睦。寿县综治中心将持续跟踪回访,确保协议落实到位。
这起矛盾纠纷调节成功,彰显出“前端预警、中端处置、后端回访”全链条治理体系的强大效能。以往群众遇到复杂问题,需要去多个部门反映,综治中心运行以来,便捷、高效服务群众,多途径、多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了各类复杂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
“群众身边的‘小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演变成‘大矛盾’。”县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网格+调解”机制,推动更多力量向基层倾斜,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寿县综治中心将持续优化调解服务,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聚焦家庭矛盾纠纷、拖欠工资、邻里纠纷等各类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大关注和治理力度。一方面,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多部门联动协作常态化,强化日常监管,从源头上预防问题发生;另一方面,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为寿县和谐稳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