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人民法院:以“三融合”深化综治中心联动 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2025-08-28 17:03:22    来源:淮南长安网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 人民法院进驻综治中心这一关键枢纽,不只是服务地点的转移,更是基层治理理念与方式的革新。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法院依托综治中心优势,以机制创新、协同联动、精准服务为抓手,打通信息壁垒、优化服务流程,将综治中心打造为破解治理难题的“前沿阵地”。

2025年以来,大通法院紧扣“机制融合、服务融合、法治融合”三大主线,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47件,成功调解225件,调解成功率达41.13%,有力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智能化、协同化升级。

机制融合,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深化综治中心联动,完善“司法+基层”联动治理机制,联合区委政法委制定《矛盾纠纷“社区(乡村)调解员”工作机制实施办法(试行)》,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社区工作者与村委会干部化身“前端触角”,依托“常态化网格巡查+微信即时反馈”工作模式,精准识别、动态监测物业欠费、楼道堆物、宠物扰民等高频邻里纠纷,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干预、就地化解。同时,大通法院深度推进“法官进社区”工作机制,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网格,强化“后端支撑”功能。法官也会定期下沉到一线驻点指导、开展专题法律培训,为社区调解员提供精准化法律支持和专业能力提升。针对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复杂疑难纠纷,法官主动介入、深度指导,通过释法析理、协助制定调解方案等方式,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

服务融合,打造多元解纷共同体。积极搭建基层司法“服务强矩阵”,选派资深退休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组建专业诉讼服务团队,常态化进驻综治中心,打造“一窗通办、功能聚合”的一站式司法服务平台。该平台聚合诉讼引导、法律咨询、判例解析、先行调解等核心职能,将立案辅导、矛盾调处、法治宣教等环节无缝串联,确保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获得“全流程、零距离”的优质司法服务,切实传递司法为民温度。与此同时,大通法院还同步拓展专业调解资源,深化与市律师协会的战略协作,共建“律师调解价值共同体”。严选21名行业优秀律师,组建覆盖商事争议、家事纷争、侵权纠纷三大专业领域的“金牌调解团”。依托“精准分案+家匹配”方式,实现纠纷类型与调解专长智能匹配,显著提升综治中心复杂疑难案件化解的精准度与成功率。

法治融合,织就基层法理安全网。筑牢基层治理根基的又一重要抓手,是依托综治中心设立“法治导航站”,以图文并茂的“多元解纷案例库使用指南”展板为指引,聚焦民间借贷、婚姻家庭、道路交通等常见法律场景,明确标准案例检索途径,引导群众自主查询典型案例,选择更多解纷途径。借助庭审直播、巡回审判将庭审现场转化为流动的法治课堂,把遗产继承、商品买卖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可视化的形式传递到群众身边,推动群众法律认知与风险预判能力双提升。创新“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案例赋能”分层培训模式,培育多元法治力量。邀请资深法官、金牌调解员深度解析法律适用难点,开展调解沟通艺术、证据审查规则等专题培训;设置模拟调解案件进行线上实战演练,由专家团队“一案一评”进行精准指导。定期推送涵盖商事合同、知识产权等领域典型案例,帮助调解员拓宽解纷思路,提升矛盾化解的精准度和专业性。推进诉讼流程与调解程序深度嵌合,规范送达地址确认、无争议事实固定等前置环节,建立类案要素式审判模版,快速锁定案件关键信息,压缩举证周期与文书制作时间,实现纠纷化解“前端过滤、中端分流、后端提速”,大幅缩短案件办理周期,提升群众解纷体验。今年以来,调解成功案件平均办理周期同比缩短5个工作日,群众解纷满意度达99%以上。

大通区人民法院通过“三融合”深化综治中心联动,不仅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率,更在基层治理中彰显了司法担当。大通法院将持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联动机制,为筑牢基层治理根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更多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