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促和谐 服务暖人心

淮南市大通区综治中心巧解交通事故赔偿纠纷

2025-08-14 17:21:17    来源:淮南长安网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 “好好的人说没就没了,赔偿的事再谈不拢,这日子真没法过了!” 胡某的家属攥着衣角,声音里满是悲痛与焦灼。2024年9月14日,淮南市建设路的一场交通事故,让胡某的生命永远停在了那天,也让两个家庭陷入了僵局——双方对事故责任没有异议,可在赔偿金额上,却像隔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事故发生后,两家人从最初的互相慰问,渐渐变成了围绕赔偿款的争执。胡某家属沉浸在丧亲之痛中,认为赔偿金额必须足以弥补失去亲人的创伤;另一方则觉得数额过高,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双方各执一词,好几次协商都不欢而散。

2024年10月初,胡某家属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区综治中心。“我们就想找个公道,让逝者能安息。”接待他们的调解人员一边递上温水,一边耐心倾听,详细记录下双方的诉求与分歧。

“群众的事再难,也得用心去解。”大通区综治中心的调解人员深知,这起纠纷若处理不当,很可能从民事争议升级为更大的矛盾。他们第一时间启动调解程序,先分别与双方沟通,摸清各自的底线与难处。面对胡某家属的情绪激动,调解人员一次次在电话里耐心倾听,用同理心疏导他们的悲痛;面对另一方的犹豫迟疑,调解人员则结合相关法律规定,细致分析赔偿标准与范围,让其明白应承担的责任。

调解室里,这样的场景重复了一次又一次:调解人员把双方请到一起,不偏不倚地摆事实、讲道理,时而引用类似案例说明赔偿的合理性,时而从人情角度劝说双方互相体谅。“谁都不想出这样的事,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得往前看。” 一句句真诚的劝导,慢慢融化了双方心中的坚冰。

被告看着胡某家属红肿的双眼,愧疚地说:“这事我有责任,我知道错了,一定会尽力赔偿。”而胡某家属在看到对方的悔意和积极筹措赔偿款的行动后,也松了口:“只要他有诚意,我们也不是不通情理,能让事情顺利解决就好。”

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沟通,双方终于在赔偿金额上达成一致。2025年4月29日,当最后一笔赔偿款支付到位时,两家人都长舒了一口气。胡某的家属握着调解人员的手说:“谢谢你们,让我们能放下这件事,重新开始生活。”

这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圆满解决,正是淮南市大通区综治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缩影。在这里,没有冰冷的条文,只有温暖的沟通;没有推诿的借口,只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大通区综治中心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 放在心上,用耐心、细心和真心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纠纷,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辖区”成为现实,用实际行动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