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综治”联动巧解校园“伤齿”

2025-07-03 17:00:09    来源:淮南长安网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 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法院依托“法院+综治”联动调解机制,以情理法交融的方式,成功化解了一起僵持数月的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纠纷,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既为受害儿童争取到了必要的后续治疗保障,也让两个家庭放下芥蒂,重归于好。​

校园意外引发长期纷争

王某与李某同为在校学生。一次体育课上,李某跳绳时未留意周围环境,不慎将跳绳甩到王某腿上,致使王某摔倒并折断牙齿。伤情虽看似“轻微”,却因后续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引发诸多矛盾。事发后,双方家长就责任归属与赔偿金额争执不下,多次报警调解均未达成一致,矛盾不断升级。与此同时,校方与保险公司也因责任认定存在分歧,致使协商陷入僵局。

谢家集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了解事件经过后,遂立即与多方当事人沟通,在得知均当事人均有调解意向后,立即引导至谢家集区综治中心进行调解。

机制优化打开调解突破口

经过专业研判,谢家集区人民法院决定组建专业调解小组,选派具有丰富家事审判经验的法官,联合谢家集区人民法院派驻调解员、谢家集区综治中心调解员,组成“三方联动”调解团队。

为破僵局,调解员分别与双方家长“单独谈心”,精准把握双方诉求:受害方担忧后续治疗费用无着落,而另一方则顾虑“高额赔偿”难以承受。针对这一矛盾焦点,调解员双管齐下,既向家长详细阐释《民法典》中监护人责任的相关规定,明确法律义务,又积极协调保险公司提前介入,厘清校方责任险的赔付范围,切实消除赔偿顾虑。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涉事儿童仍需同校就读,调解员还对双方家长进行情理疏导,避免纠纷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同时,以“同学情谊”“成长容错”为切入点,引导家长从“护子心切”转向“共担责任”。

柔性调解彰显司法温度

打破“长期拉锯”僵局,调解小组联合谢家集区综治中心、学生家长、学校以及保险公司现场核算伤情、预估后续治疗成本,制定出“一次性赔偿”方案,涵盖至王某18岁牙齿修复的全部预估费用,既避免受害方“十年追赔”的繁琐,又通过保险理赔减轻涉事家庭家庭经济负担,实现“一次结清、双方无憾”。双方家长在调解现场感慨到,“本以为要扯皮好几年,没想到一上午就把十年的账算清楚了!”

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这场校园纠纷的化解,不仅是司法温度的彰显,更是“法院+综治”一站式解纷模式的生动实践,为涉未成年人侵权纠纷的化解提供了“即来即调、调后无忧”的实践范本,为维护校园和谐与社会稳定注入了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