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 创新解锁基层善治“密码”

2025-04-29 14:57:01    来源:淮南长安网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 “楼下商铺油烟扰民该找哪个部门协调解决?”“邻里之间发生矛盾如何化解?”“物业费收缴产生纠纷怎么办?”这些都是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方面。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大通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积极借鉴“六尺巷”工作法,着眼“队伍专业化、机制品牌化、调解法治化”三维联动,全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矛盾纠纷调解化解体系,着力解决好群众的各类矛盾纠纷,倾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

强化调解队伍力量建设,力促调解工作专业化。把好调解员入口关,通过民主推荐和严格审核相结合方式,组建覆盖区、镇、村三级的人民调解网络。创新开设“和悦法治课堂”和“调解案例微宣讲”等特色课程,通过“集中授课+案例研讨+模拟调解”等形式,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培训,大力提升基层调解员的法律运用能力和纠纷调处水平。今年以来,已开展集中专业培训2期,同时在全区各村(社区)设立“百姓说事点”,配备专人轮值接待,确保“随时有人接待、问题及时解决”。

强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实现调解工作品牌化。创新构建“一核多元”调解体系,坚持以司法所为核心节点,联合基层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整合社区网格员、乡贤能人、法律顾问等社会资源,形成“预防-调解-服务-保障”全链条工作格局,打造“通和”“九安”等5个品牌调解室,率先实现乡镇(街道)调解品牌全覆盖。依托“一站式”解纷平台,设立“暖心咨询台”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服务,创新“五心工作法”(热心接待、耐心倾听、真心沟通、公心评判、恒心回访),最大限度地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先后开展矛盾纠纷排查70余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487件,调解成功率达98%,协议履行率100%。上窑镇依托镇矛盾调解中心,整合镇司法所、妇联、派出所、人大代表及周边村妇联主席等优秀基层巾帼代表为成员的“窑和”巾帼调解室,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耐心和细致,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让基层社会治理锦上添花。洛河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探索打造“洛事和谐”调解室,注重发挥“五老”优势,组建由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40人构成的“五老说事团”,用乡土语言宣讲政策、化解矛盾,成为群众信赖的“和事佬”。

强化普法调解深度融合,推动调解工作法治化。坚持“调解+普法”,依托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推行“1+N”普法调解模式,采取“现场调解+案例解析+法律答疑”方式,使纠纷调解过程成为普法宣传的生动实践课。组建司法所、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为主体的普法宣传队,先后深入基层开展“调解法进万家”“民法典进村居”等普法活动20余场,受众2000余人次。围绕电视剧《六姊妹》热播带来的文旅热,在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设立“文明旅游流动法治宣传站”;在大通区域内的红色教育基地、淮南王楼“小洱海”等地方常态化组织开展“法韵润文旅”志愿服务,强化社会面普法,即时化解矛盾纠纷,累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100余人次,现场解决旅游纠纷10余件。

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大通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完善诉调衔接机制,整合专业调解资源,优化分级调解流程,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前沿前哨作用,全力推动矛盾纠纷诉前实质性化解,为辖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着力奏响基层治理的“最美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