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地处淮河中游南岸的田家庵区,是安徽省淮南市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2024年以来,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主动担当作为,融入中心大局,通过组建涉企审判团队,设立“天平助企”工作室,以高质量司法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推进产业升级,激活发展引擎,助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组建专业团队 快解涉企纠纷
“我们公司现在急需向供应商支付材料款、向农民工支付工资,希望开发商尽快支付工程款。”
“楼盘销售目前进展缓慢,暂时付不了工程款。”
2024年11月19日,安徽某建设公司来田家庵区法院起诉淮南某房地产公司拖欠工程款1.1亿元,同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依法查封淮南某房地产公司待售房产90余套。
承办法官刘克永认为,这样的纠纷“一判了之”,并不能实质性化解双方企业的矛盾,还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尤其是淮南某房地产公司是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物业管理业务的大型企业,90余套房产被查封前,有部分房产与买受人签订订购书并收取定金。若房产持续查封,不仅给该公司带来巨额经济损失,还可能会影响后期交房和购房者的权益实现。涉案项目工程量大,若进入实体审理阶段,安徽某建设公司将申请启动工程量鉴定程序,这必将导致案件审理周期长、诉讼成本高,进而影响双方企业的正常经营。
“作为施工方,目的是盈利,不能做一锤子买卖,目前工程还没有完工,希望双方能放下争议,寻找平衡点来解决问题。”
“开发商也要体谅施工方的难处,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双方才能继续合作。”
刘克永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特地邀请住建部门参与,借助行政力量,协调解决双方矛盾。
通过刘克永、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共同释法析理、分析利弊,促使双方企业放下分歧。11月28日,淮南某房地产公司先行支付安徽某建设公司3000万元,安徽某建设公司当场申请解除保全。
目前,该楼盘正常销售,安徽某建设公司继续负责部分工程的施工。
这是田家庵区法院涉企审判团队,将企业纠纷化解在诉前的一个缩影。
为了提高涉企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2024年1月,田家庵区法院党组决定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执行思维的法官组建涉企审判团队,实行涉企案件专业化办理,做到快立、快审、快执,着力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有力的法治保障。
“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依法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是人民法院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义不容辞的职责。”田家庵区法院院长吕强说。
涉企审判团队在办理涉企案件中,始终坚持调解优先,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积极与工商联、商会等调解组织对接,挂牌成立仲裁委、公证处驻法院工作站,吸纳懂商道、懂行规、调解能力强的人员担任涉企案件特邀调解员,引导企业选择非诉途径解决纠纷。2024年以来,该院诉前调解成功涉企纠纷2051件,涉案标的额4.6亿元。
对于涉及企业的系列案件,田家庵区法院通过府院联动等形式解决矛盾纠纷,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通过分析类案,找出企业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以司法建议的形式向企业提出意见建议,帮助企业整改,避免再次发生纠纷。
前移服务关口 积极助企发展
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集聚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2024年2月,田家庵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省级开发区”,“一区多园”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为了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司法需求,田家庵区法院在田家庵经济开发区南区和北区分别成立“天平助企”工作室,一站式为企业送法律、化纠纷、办实事、解难题。
“我们已经拿到全部款项了,感谢法院为我们企业及时解决了难题。”近日,安徽某活动房公司负责人在收到款项后,向法官表示感谢。
浙江某建工公司拖欠安徽某活动房公司工程款,导致其资金周转困难,融资成本不断扩大,被起诉至田家庵区法院。
建设工地距田家庵经济开发区南区较近,法官将双方当事人约至“天平助企”工作室。法官与双方当事人“面对面”交谈,从珍惜长期合作的来之不易出发,引导双方互相体谅,尽快从纠纷中解脱出来,安心经营。经过法官耐心细致地调解,双方当场达成和解协议。六天后,被告将80万元工程款、诉讼费和保全费等全部履行完毕。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要在案件审理与纠纷解决上发力,更需主动作为,前移司法服务关口,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支持与保障。”田家庵区法院涉企审判团队负责人徐国宏表示。
涉企服务向前一步,护航发展更进一程。田家庵区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加强法治宣讲。2024年9月,专门在田家庵经济开发区南区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法官就新修订的公司法,开展专题普法。院领导带头深入辖区企业走访调研,常态化开展和企业家座谈活动,听取企业诉求,“零距离”提供司法服务。梳理、汇总涉企案件常见易发的经营风险,制定《涉企典型案例白皮书》《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手册》,帮助企业防范化解各类法律风险,受到企业家的普遍欢迎。
“涉企审判团队的法律宣传材料含金量很高,通俗易懂,有利于企业发展过程中风险防控管理。”安徽文泰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秀祥说。
2024年以来,“天平助企”工作室召开企业家座谈会4次,为30余家企业解答了40余个法律问题。
善意文明执行 实现共赢多赢
安徽某光学科技公司是一家生产显示屏的企业,因拖欠厂房租赁费,被田家庵区法院依法判决向淮南某投资公司支付租金、滞纳金500余万元。
2024年10月24日,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前往安徽某光学科技公司查看。一进厂房,执行法官就看到员工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为避免员工产生恐慌心理,执行法官决定在员工中午就餐时再查看生产设备。
“我们并非不想支付欠款,只是现阶段公司资金实在紧张,已售产品资金回笼慢,难以在短时间内付清。”安徽某光学科技公司高经理表示。
经实地查看、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后,执行法官认为就地“死封”企业资产不仅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会导致该公司难以继续经营下去,员工的就业也会受到影响。
执行法官将被执行人的困境向申请人进行充分释明,经申请人同意后,执行法官决定对该公司生产设备采用“活封活扣”措施,并告知被执行人后,可以继续生产经营,但不能隐匿、处置、变卖被查封的生产设备。被执行人要在约定期限内,履行还款义务,若到期仍未偿还债务,法院将查封的机器设备进行拍卖抵债。
“法官,谢谢你们帮我们公司协调,给了我们喘气的机会,我们一定会积极履行还款义务。”高经理承诺道。
目前,该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通过引进其他投资人入股,先行偿还淮南某投资公司的欠款。
田家庵区法院在执行涉企案件时,始终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通过“放水养鱼”、执行和解等柔性执行,在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的同时,给企业一定容错机制,有效缓解被执行企业的发展压力,为企业发展赢得时间、脱困重生,实现债权人权益和救助债务人的共赢多赢。
2024年,该院积极开展“徽动执行”护航企业专项行动,执结涉企案件1279件,执行到位金额4.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