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今年以来,大通区上窑镇注重党建引领,推动重心下移,做到资源集聚,依托“窑和巾帼调解室”品牌,不断拓展为民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抓治理、共建共治谋发展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全程融入,多方协同有温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巧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主动深入到现场一线、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同群众交朋友、拉家常、话平安,倾听群众“心”声,让当事人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努力促成相互理解、各退一步,维护礼让和谐的社会秩序。
前不久,窑河村村民徐某与邻居吴某因土地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矛盾逐渐升级。在多次自行协商无果后,徐某找到了“窑和”巾帼调解室请求进行调解。接到徐某的求助后,“窑和巾帼调解室”调解员谢中琴迅速行动,带领调解员们深入一线了解事情经过。经过多轮协商和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谢主任原来就是我们村的老书记,她讲的话都是为了我们好,都是邻居不能斤斤计较,还是要以和为贵。”窑河村村民吴某满意说道。
全能培育,提升业务添活力。“窑和巾帼调解室”由经验丰富的调解员谢中琴牵头成立,其核心在于通过调解、协商等柔性方式,及时化解基层各类矛盾纠纷。自2023年成立以来,调解室始终坚守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原则,有效化解了许多困扰群众的纠纷难题。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需要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为此,上窑镇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赋能培训集中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调解员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突能力。
“我们工作室成立已经一年了,主要人员都是优秀的基层巾帼代表,有基层司法所、派出所、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基层妇联主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为主要成员组成,调解室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都相信我们,遇到事情总找我们解决。群众之间虽然有点小矛盾,经过我们处理,都心平气和坐下来谈一谈,事情基本上能解决,大家都和和气气。”窑和巾帼调解室调解员谢中琴开心的说。
全心服务,用好阵地聚能量。直面问题、攻坚克难,找准矛盾化解的平衡点和着力点,用心、用情、用力打通矛盾纠纷上的症结、解开群众心结,真正做到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诉群众之所求,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据统计,上窑镇自“窑和巾帼调解室”成立以来,已接待来访村民3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20余条,成功解决和美乡村建设、土地纠纷、民生问题等50余起,有效化解土地权属争议、邻里矛盾纠纷、民间借贷合同等10余件,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用温情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下一步,上窑镇将进一步完善调解室功能,积极探索跨领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调解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