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今年以来,八公山区人民检察院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牢牢把握案件管理部门作为“检察业务中枢”的职能定位,找准服务大局的发力点,全面履行监督管理和服务保障职能,以高质效管好每一个案件助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用好“三个监管”职能,严把案件质量关。加强案件集中统一监管。坚持“自动轮案+灵活分案”原则,优化完善了案件统一受理、流转、结案审核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受理的112件案件,均在当天内完成电子卷宗的制作和案件流转,送案审核案件135件。积极与公安、法院部门对接,所有刑事案件均在政法协同大数据平台流转,实现了“应推尽推”的目标,极大提升了检察办案效率。从去年开始实行危险驾驶案件单轨制推送,今年6月底开始实行五类案件单轨制推送。加强案件质量日常监管。全面深入理解、掌握、运用最高检下发的各业务条线流程监控要点,利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通过“日巡查+周提醒+月总结”方式,确定专人对办案期限、涉案财物移送处理、案卡填录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督,不断提升流程监控的覆盖面和督促落实的及时性。今年以来,共发出口头提示61件次,发出《流程监控通知书》55份,监督整改率100%,书面流程监控通知书发送率13.79%。加强案件统一评查监管。成立案件评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员额检察官均为案件质量评查员。今年以来采取常规抽查、重点评查的方式对已办结的45件常规案件、3件重点案件开展了质量评查,重点案件评查覆盖率100%。针对评查发现的问题,均第一时间反馈给业务部门,并及时跟进督促进行整改。
发挥“三项机制”优势,增强数据精准度。完善案卡填录纠错机制。确定1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案卡数据填录巡查监管工作,高度重视上级院业务数据质量通报,举一反三强化问题纠错整改。采取每日常规核查、每周专项核查、月末集中审查的方式,对案卡填录存在的“假错漏迟”等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纠正,从源头上提高了业务数据的准确性。今年以来,对案卡填录中出现的问题“点对点”进行纠错136次。完善数据预警分析机制。每月月初对上月工作开展情况以数据形式统计梳理,结合全年工作任务和同期数据,对各业务条线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发出预警提示,同时每月对每名员额检察官的办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促使业务部门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也为全院工作调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针对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犯罪、电信网络犯罪等多发性新型犯罪,开展专题统计分析,撰写的《运用检察业务数据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考》被作为省院课题立项,分别被《人民检察》《安徽检察》《侦查逻辑办案指南》、淮南市政府《发展研究》等多次采用,荣获全国检察官阅读征文三等奖。完善内部移送线索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人民检察院内部移送法律监督线索工作规定》,加强与业务条线的协作配合力度,积极履行管理职责,做好法律监督线索的移送、统计、分析、研判,不断提升整体工作质效。今年以来,共审核研判移送法律监督线索3件,成案率100%。
拓宽“三种监督”渠道,强化履职“深加工”。主动接受监督,让检察办案更科学。对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推动社会治理的数据主动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依托12309检察服务平台开展律师网上预约、网上阅卷,今年以来安排律师阅卷41人次,律师互联网阅卷按时完成率100%。主动邀请监督,让检察办案更精准。以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检察办案为主要切入点,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社会各界参与检察办案、案件质量评查等检察监督活动,构建了监督前主动联系沟通、监督中认真听取意见建议、监督后及时反馈办理结果的工作机制,让人民监督员真正参与到办案全过程。今年以来,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办案53件次。主动寻求监督,让检察办案更公正。坚持“应听证尽听证”的原则,不断拓展听证案件范围,今年以来我院共组织听证6件次,涉及不起诉、刑事执行、行政公益诉讼等案件类型。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争议焦点、问题特点,有针对性地邀请不同的人员担任听证员,做到因案选人、人尽其用。我院撰写的公开听证经验材料被最高检“案管工作情况”反映采纳转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