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法官,我们年纪大了,啥也不懂,只知道干了活老板没给钱……”法庭内,3名年逾七旬的当事人向承办法官诉苦道。7月11日,记者从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孔集法庭近日高效调解了一起劳务纠纷案件,成功帮助3名老人解决了讨薪难题。
据悉,2021年,3名老人给承包工程的张某做杂活,当时双方约定每人每天150元工钱。工程结束后,张某钱没给齐,人也联系不上。3名老人无奈,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律的帮助。
承办法官在阅卷时,发现原告提交的证据仅有身份信息和其他工友手写的工时记录单,如果张某不到庭参加诉讼或对该证据不认可,原告在无其他证据予以佐证的情况下,可能会因为证据不足而败诉。承办法官在庭前多次拨打被告电话均无人接听。开庭当天,被告亦未到庭,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考虑到3名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保障其诉讼权利,承办法官从手写工时单的工友摸索线索,找到了当时派驻到工地的会计。经过法官多次对该会计释法明理,并耐心讲解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会计向张某转达了法官的意见。
时隔两天,承办法官终于等来了张某的电话。电话里,张某承认拖欠款项的事实,并表示因为工程亏本,现无力支付拖欠工资,希望和原告协商三个月还清。承办法官秉持“小案件大民生”理念,立即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中,承办法官一边稳住老人的情绪,说明张某当前的困难,一边劝说张某体谅老人多年讨要劳务费的艰辛,叮嘱其尽快筹集资金。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3名老人这才一展愁容,露出了笑容,并对承办法官连连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