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毕家岗街道注重夯实自治基础、强化法治保障、发挥德治引领作用,互融共促探索基层善治路径,解锁社区幸福密码。
以自治为基础,“壮骨”激活力。构建以社区党总支牵头,物业公司、居民代表、职能部门等多方代表共同参与的“红色议事会”,为群众搭建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交流沟通平台,引导群众逐步从“张嘴发牢骚”向“理性求共识”方向转变。成立由老党员、人大代表、退伍军人、热心群众等成员组成的“邻里帮帮团”调解组织,通过约定座谈、微信互动、上门走访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人熟事熟情况熟的优势,帮助解决邻里间的“疙瘩”事,增强社区居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包保领导+网格指导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微网格志愿者”五级网格服务模式,把矛盾排查、政策宣讲、困难帮扶等全部落实到网格,做到网中有格、格内定人、人尽其责,全街道25个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
以法治为保障,“护航”强保障。建立以政法委员为轴心,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法院、网格员等专兼职力量组成的“一轴多元”联动机制。以“矛盾化解调处中心”建设为牵引,创建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在各社区建立“法官工作站”、“人民调解室”“警网融合工作室”,对网格排查出的矛盾隐患先行调解,引导当事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实现“身边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把社区“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培养成“法律明白人”利用微信群、集中宣传、入户走访等形式引导群众学习法律知识,培育群众法治意识,提升群众遇事找法用法的自觉性。打造法治宣传阵地,通过修建法治长廊,利用社区图书角等,让居民在广场休闲、娱乐、健身的同时,体验法治文化的熏陶。
以德治为基础,“聚力”树新风。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理论“主阵地”作用,建立1所4站,全街道注册志愿者已达1000多人,开展法律宣传、卫生清洁、走访慰问等各类志愿服务200余场次,志愿服务活动蔚然成风。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建立困难帮扶台账,建立党员户与困难家庭结对关系,开展“群众微心愿党员来点亮”活动,为弱势群体点亮155个微心愿。制定公民公约,提倡文明新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平安家庭”“见义勇为”“好儿媳 孝儿女”等评选活动,捕捉感人事迹、发挥榜样力量,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