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通过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着力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夯实“党建+自治”治理根基,激发乡村治理源动力
整合多方力量,发挥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用好“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和“板凳议事会”等会议新形式,真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坚持网格化管理,全镇12个村(社区)共划分44个网格,组织动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组长、村公益岗位、人大代表、党代表、党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配齐网格员44名。构建“党建+网格”的基层管理服务模式,在做好政策宣传、民情走访、信息报告等常规动作的同时,加大获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诉求的力度,夯实“自治”基础,逐步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成果人人共享的新格局。
深化“党建+法治”治理模式,探索基层法治新样本
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组建以党员、人大代表、党代表和司法所工作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志愿者队伍,借助“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法治宣传月等机会,将普法活动延伸到田间地头、农舍村户,今年以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能力。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为全镇12个村(社区)配齐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政策解答、法律援助等服务。建立健全多元化解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信访接待大厅、人大代表活动中心(室)等平台,创新实施“421”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法,强化信访矛盾源头的预防和治理。今年以来入户走访200余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件,收集建议诉求百余条。
完善“党建+德治”治理体系,传播和谐淳朴好乡风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阵地,组建13支党员志愿者队伍。今年以来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志愿服务、健身教育等文明实践活动500余场,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马庙村为试点,推行“积分治理”新模式,通过制定《马庙村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办法》,设计详细的行为细则和分值标准,创新积分载体平台成立马庙村慈善基金,依托慈善基金建立积分超市,根据积分排名分类奖励,传播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定期开展“最美婆媳”、“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通过公开授牌表彰等方式,激发见贤思齐的正能量,推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