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在祁集镇创新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以文明积分,以积分换物”的创新做法,有效激发群众文明行为的积极性,实现农民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推动乡村治理从“粗放管理”向“精耕细治”升级,此项创新做法今年已在潘集区全面推开。
建立积分体系,变定性为定量。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量化指标,采用正向加分和负向扣分相结合的方式,对群众日常行为定量评价形成积分。细化必评事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充分考虑地方文化和民俗特点,结合乡村治理工作实际,明确了“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环保卫生、遵纪守法、热心公益”共6大类、30项必评指标,实行累加计分。明确扣分情形。将家庭有子女辍学、家庭成员参与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子女有不履行赡养义务、脱贫户监测户故意隐瞒收入或提出不合理要求、房前屋后室内脏乱差、不遵守移风易俗规定、不讲诚信、无正当理由非法上访、集体认定可以否决的等9类情形列入扣分事项,实行逐项扣分。鼓励特色加分。支持各村根据实际,结合阶段性重点工作安排,动态增设加分项,推动积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比如,祁集镇黄岗村自2022年以来共围绕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2次,每次活动都发布招募倡议,设置加分分值,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获得积分,在完善文明积分体系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工作。
严格积分评定,用规矩换信任。坚持“区统筹、镇指导、村实施”,建立健全积分评定工作制度,推动乡村文明新风评比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明确评分责任。成立由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网格员、老党员、老教师、新乡贤以及驻村工作队成员等组成的乡风文明评比委员会,评比委员会日常工作由村“两委”负责,积分统计、积分券发放等工作由村“两委”指定专人负责。规范评比流程。按照农户自荐或村民小组、驻村工作队等推荐,村评比委员会初审,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公开公示,积分券发放等流程,实行一季度一评比、半年一汇总、一年一表彰,严格按照制度规范开展文明新风评选工作。严格过程监督。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在积分评定、积分券发放、商品资金兑付等环节全程监督,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避免发生优亲厚友、暗箱操作、大包大揽等问题,确保积分评比结果令群众信服。2022年以来,祁集镇共评出获得正向加分的群众163户。
落实积分激励,促被动变主动。根据村民所得积分,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榜单公开晒荣誉。坚持正向激励和负面曝光相结合,各村设置“红黑榜”,在文明新风评比中获得加分的上“红榜”表扬、被扣分的上“黑榜”曝光,真正评出了新风尚、晒出了好风气。第一个登上村里“红榜”的祁集镇黄岗村村民黄华高说:“村里搞了积分制、红黑榜,这是看得见的荣誉,大家现在都互相比着积分、争着‘上榜’!”兑换物品得实惠。各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设置“积分兑换点”、“积分超市”,所需资金通过社会捐赠、驻村工作队帮扶、镇财政拨付等多种渠道解决,向获得积分的村民统一制作、发放积分券,1分按1元人民币计算,村民可持积分券等价兑换米面粮油、日用品,既得荣誉、也得实惠。2022年以来,祁集镇共发放积分10095分,群众兑换生活物品270余件。树立导向促文明。明确积分靠前的村民可优先评选“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平安家庭示范户”等荣誉,村“两委”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优先考虑积分靠前且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进一步树立起“讲文明、树新风”的鲜明导向。2022年以来,祁集镇从荣登红榜的163人中评选出“文明家庭”11户、“平安家庭示范户”8户、“好婆婆、好媳妇”16人、入党积极分子42人,积分管理模式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效显著增强。刚刚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祁集镇黄岗村村民黄礼雷说,“文明积分和入党积极分子推选、道德模范评选挂钩,这两年我通过参与志愿活动获得积分,既为村里做了事,也如愿向党组织进一步靠拢了,真是‘小积分’帮我实现了‘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