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今年以来,淮南市公安局谢家集分局立足“预防为主、宣传先行”理念,积极探索构建“漫灌+滴灌、线上+线下、包保+预警”三位一体的反诈宣传新体系,推动形成多维度、全覆盖的宣传格局,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截至9月底,全区电诈发案数同比下降19.06%,群众防骗意识显著增强。
“漫灌+滴灌”结合,织密全域宣传网络
淮南市公安局谢家集分局立足辖区实际,在全面研判电诈警情规律、精准把握诈骗高发领域与易感人群特征的基础上,统筹部署、同步推进全警“扫楼反诈”与“全民反诈守护万家”专项行动,以靶向发力破解反诈宣传“覆盖难、触达浅”问题。
“大姐,最近有不少人冒充抖音、支付宝客服打电话,说能帮您注销账号、退还费用,这些全是骗局,您可千万不能信!”每到晚间、周末等居民在家率较高的黄金时段,由谢家集分局机关警力、派出所民警牵头,联合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组建的反诈宣传队伍便会穿梭在各小区楼栋与商户之间,挨家挨户敲门宣传。他们不仅现场讲解最新诈骗手法、发放防骗手册,还手把手教居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耐心解答群众疑问。截至目前,宣传队伍已累计走访居民户、商户1.9万余户,用“脚步丈量责任”的方式,力争实现反诈宣传无死角、全覆盖。
在全面“漫灌”夯实全民防骗意识基础的同时,谢家集分局进一步升级反诈策略,对辖区内曾接到诈骗电话、有过疑似被骗经历、老年人、学生等涉诈重点人群,建立“标签化”管理台账,精准标注人群类型与风险等级。随后,由社区民警与网格员组成专项小组,针对不同标签的重点人群制定差异化宣传方案,定期开展“一对一”精准回访与分类预警——对老年人重点讲解“保健品诈骗”“冒充亲属借钱”等常见骗局,对学生群体侧重提醒“刷单返利”“游戏账号交易”等陷阱,通过定制化宣传内容,将防骗知识精准传递到每一位高风险人群心中。这种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让反诈宣传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成功筑牢了源头防骗的坚实屏障。
“线上+线下”联动,拓展宣传覆盖维度
线上宣传精准触达,构建“指尖反诈阵地”。谢家集分局充分激活“警民议事厅群”“社区网格群”等微信群矩阵的传播效能,以群众身边真实案例为核心,打造系列化“反诈头条”内容。通过提炼骗局特征、拆解诈骗话术、标注防范要点,让宣传内容更具警示性与可读性,累计发布电子宣传案例78期,实现反诈提醒“精准推、高频送”,确保居民打开手机就能获取防骗知识,将反诈意识植入日常生活。
线下宣传全面覆盖,打造“身边防护网络”。谢家集分局聚焦群众高频活动场景,在小区楼道、单元门口、商户收银台、农贸市场等关键位置,广泛张贴设计简洁、重点突出的“警方提示”宣传单,累计投放量达8万份,让反诈提醒融入居民出入、消费的每一个细节;同时,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集中宣讲110场次,通过民警现场解读案例、互动答疑、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将反诈知识面对面传递给群众。
“现在每天出入小区,既能看到楼道里的宣传单,又能听见大喇叭循环播放的诈骗案例,大家讨论防骗的话题多了,主动咨询的人也多了,整体防骗意识明显提高!”谢家集区唐山镇卧龙社区负责人的这番话,生动道出了宣传工作的实效。这种“线上高频推送+线下全面渗透”的立体化宣传模式,成功营造出“时时有提醒、处处见警示、人人懂防范”的浓厚反诈氛围,让反诈宣传真正从“纸上”落到“心上”,为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包保+预警”协同,提升精准劝阻效能
谢家集分局建立机关与基层派出所反诈宣传“捆绑作业”机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实行“双问责”,压实责任。同时,推行机关负责人“一对一”包保银行网点制度,强化前端拦截。
机制落地即显成效。谢家集区唐山镇居民应某在诈骗分子的持续诱导下,计划提取15万元现金用于“线下交割”,试图完成所谓的“高回报虚假投资”。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敏锐察觉应某神色慌张、表述含糊,且资金用途与常见诈骗话术高度吻合,立即启动警银联动应急预案。负责该网点包保的民警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面对仍存侥幸心理的应某,民警结合近期辖区内发生的同类虚假投资诈骗案例,逐一拆解诈骗分子“画饼诱投—催促转账—失联跑路”的套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骗局漏洞。经过耐心讲解与风险警示,应某终于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险些落入诈骗陷阱,成功避免15万元财产损失。
此次成功拦截,正是淮南市谢家集分局“公安+银行”前置预警模式的生动实践。该模式通过公安力量与金融机构的深度协作,将反诈预警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干预”,有效打通了涉诈资金拦截的“最后一公里”,为及时阻断诈骗资金流、守护群众“钱袋子”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