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检徽之下,是守护未来的初心;法治之中,藏润物无声的温情。八公山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工作小组坚守法治初心,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未检情怀,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自我要求,扎实履职,全面守护未成年人成长,让每一朵少年之花都在法治阳光下璀璨绽放。
高质效办案,织密未成年人保护法网。对八公山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小组来说,未成年人检察履职的第一阵地就在案件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往往极易引起社会关注,对相关案件的办理既要符合法律规范要求,又要满足人民对司法的期待。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这个小组以“零容忍”姿态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尤其对于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提前介入、快捕快诉,依法从严提出量刑建议,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应有惩处。坚持对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高压打击,对审查逮捕案件,依法从严批准逮捕;对审查起诉案件,依法从严提出量刑建议;提起公诉的案件,被告人一审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达100%。
秉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对待涉罪未成年人。对犯罪情节较轻、悔罪态度较好的初犯、偶犯,依法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相对不起诉等从宽处理方式;对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特别是屡教不改的未成年人,坚持“惩治也是挽救”,依法作出批捕、起诉决定。犯盗窃罪的杨某某还因父母离异无法得到有效监护,在黑网吧上网时顺手牵羊偷走他人一部价值200余元的手机,又用该手机支付购买了一根电子烟。小组办案人员经过详尽的社会调查,了解到杨某某的具体情况,联系其叔叔作为合适成年人到场,赔偿了被害人损失,使杨某某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依法对杨某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创新机制,积极融入“六大保护”。通过案件的办理,小组成员认识到像杨某某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必须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新路径,推动“六大保护”有机融合,努力实现“1 + 5>6”的保护效果。
他们主动和区妇联对接,联合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通过“督促监护令 + 家庭教育指导令”帮助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改善教育方式。在杨某某案件中,八公山未检小组通过指导中心跟踪回访杨某某家庭动态变化,做到案件办结,指导不停,实现了让杨某某和父亲一起工作、生活,接受父亲的有效监护。
小组还推动单位与区教体局联合下发通知,通过检校联合普法,融入学校保护。推动区监察委员会、区教体局等多家单位会签强制报告联席会议制度,融入政府保护。
针对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进出网吧、出入电竞酒店、文身等问题,小组成员则联合相关执法单位全覆盖式地走访本区网吧、电竞酒店、文身店,向经营者开展普法宣传,针对发现的问题发出检察建议25份,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融入社会保护。
保护未成年人,不仅仅是保护具体涉案的个人,小组从一个案件的办理展开思考,依托科技力量推动一类问题的发现和治理。小组成员依托大数据技术,创建“督促整治‘黑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这个模型不仅可以通过数据碰撞发现监督线索,推动文化、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关停违规网吧,还可以方便其他检察机关复用,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信息侵害,融入网络保护。
温情司法,传递检察温度。除了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挽救,八公山未检小组更是心系涉案未成年被害人的恢复与成长。小组成员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细腻,积极与被害人建立情感链接和信任关系,将人文关怀融入办案全过程,实现对未成年被害人全方位的呵护。小组在依法开展诉讼工作之外,通过司法救助、心理疏导等方式积极帮助未成年被害人,3年来累计发放救助款9万余元,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6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辅导。联合多方力量共助被害人走出阴影,重返阳光之下。
小组成员最难忘的是某案件办结一年之后,收到了来自被害人的短信。被害人在短信里表示,自己高考结束了,很快就要离开淮南了,也不再害怕了。就是这位被害人,在案件发生后长时间感到恐惧,担心同学知道案件,担心同年级的被告人出狱后会再来骚扰自己。办案人员一方面向被告人家庭开展普法教育,使被告人家庭作出绝不滋扰被害人的承诺;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咨询师对被害人进行心理干预,小组成员长期和被害人保持联系,给予心理支持,最终让被害人安心地回归校园生活,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法治浸润,寓教于乐入心。治“未病”,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线下,小组人员经常走到孩子们面前、走到孩子们中间,通过“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常态化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性侵害、网络沉迷等主题讲座,累计开展活动近200次,发放法治宣传手册2000余份。她们建立起检察机关与学校直接沟通的“菜单+订单”式普法。一方面精心准备法治课程,走进校园,提供常态化“菜单式”普法教育。另一方面针对所在地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具体情况及未成年人可能遭受违法侵害不良影响等现状,主动捕捉辖区学校、学生法治需求,实现学校点什么,检察官讲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检察官准备什么,对未成年人进行按需定制“订单式”普法。
线上,小组人员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普法案例、微视频、微漫画,录制法治宣传短视频,积极宣讲法治知识。还联合区直部门共同开展线上法治作品征集活动,让孩子们讲出自己心中的法治,画出自己心中的法治。为了能让孩子们更愿意主动参与法治宣传,小组还想方设法让普法有趣起来。今年的普法活动中,小组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多种游戏环节。飞行棋游戏,在棋盘上设置各种与防欺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的法律知识问题,孩子们每前进一步,都要回答对应的法律小问题。“这样的游戏方式,让我们在玩乐中学习了法律知识,既有趣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