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弘扬好英烈事迹、传承好英烈精神,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源泉。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淮南市现有各类文物点240余处,其中抗战文物在全省具有代表性、独特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华英烈网查询,淮南市共有烈士1122名,全市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文保单位的红色资源点位为10处,分别为大通区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九龙岗民国建筑群、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九龙岗老火车站碉堡、赵策故居、郭章清烈士墓、罗平烈士墓、王庆云墓、杨岐珍墓、九龙岗煤矿九号井遗址,全市15处革命文物入选安徽省革命文物目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在英烈权益保护领域具有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责,有权对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对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到侵害,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这赋予了检察机关维护英烈尊严、守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大武器。《文物保护实施条例》《烈士褒扬条例》为进一步具体推进英烈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淮南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依托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会签的《全市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办理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设施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王永才烈士陵园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英烈保护案件。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履行职责,对破损的纪念设施进行修缮维护,优化周边环境,让烈士纪念设施成为传承英烈精神的庄严阵地。
在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下,焕然一新的烈士陵园、纪念馆,成为广大群众缅怀英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淮南检察机关积极联合教育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英烈保护宣传活动,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讲述英烈故事,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对英烈的崇敬之心。深入社区、乡村,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英烈保护事迹宣讲等方式,提升群众对英烈保护法律的知晓度,营造全社会崇尚、捍卫英烈的浓厚氛围。
检察公益诉讼助力英烈保护,不仅是对个体英烈的捍卫,更是对民族精神、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每一次对侵害英烈行为的依法惩处,每一项推动英烈纪念设施保护的举措,都在向全社会宣告“英烈的荣光不容黯淡,英雄的精神必须传承”。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全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英烈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正督促行政机关对谢家集区李郢孜镇烈士墓、凤台县板张集烈士陵园履行管理和保护职责,对辖区零散烈士墓开展集中迁建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