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司法部、全国律协发布67类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并于7月14日起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广使用。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诉讼便利以及提升司法质效的更高需求,连日来,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全面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逐步实现由“推荐用”向“主动用”转变,方便群众聚焦诉讼请求、争议问题、事实理由等有针对性地提供诉讼材料,以文本规范化助力司法便民提质增效。
诉讼便民落实处
“我不知道怎么写起诉状,找律师成本太高了,对方就欠我1000元。”7月15日,第一次打官司的刘女士来到田家庵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向工作人员求助。“不用担心,照着填就行。”诉服工作人员将刘女士带到“智能填表台”前,引导她将事先准备好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仅20分钟就完成了填写,整个过程十分顺畅。
在田家庵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自助服务区”,电脑系统搭载的“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程序中,“部分案件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专区”一目了然。田家庵区法院结合自身案件特点,筛选13类高频案由制作二维码,当事人扫码即得、即取即用。同时引入要素式诉状智能生成终端,可将传统诉状自动转换为要素式起诉状,“秒生成”全方位降低填写门槛。
对于在填写过程中不知如何下手的当事人,田家庵区法院安排诉服工作人员提供精准指导,针对未委托诉讼代理人或不习惯电子版本的当事人,现场提供纸质版示范文本,指导按范例填写,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会”。
在田家庵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陶之娟看来,示范文本的推广不只是法院“单打独斗”。今年,田家庵区法院多次与律师协会等专业力量开展文本解读、诉讼服务匹配升级等内容的交流活动,示范文本的使用率和认可度得到极大提高。
权益保障更充分
“以前总怕漏了啥诉求,现在有了这模板,该要的、该说的都写得明明白白,维权没那么难嘛!”王先生拿着打印好的文书,脸上满是安心。
2018年,李某以资金周转为由向王先生借款26000元,并出具一份借条。之后,李某通过微信转账向王先生还款2000元。借款到期后,李某并未如约返还剩余借款,王先生遂来到田家庵区法院,想要通过诉讼方式追讨欠款。起初,王先生只想要回借款本金,却没考虑到利息及诉讼费等问题。书记员张勉热情接待了他,指导他使用示范文本,并提醒他可以通过诉讼请求中的问题校准功能,补充“空白栏”中本次起诉的完整诉求。通过对照梳理,王先生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自己的诉求。
第二批示范文本在“诉讼请求”“答辩事项”“事实和理由”项下增加可供选填的“空白栏”,为诉讼中可能出现的疏漏及时“补位”。在此基础上,田家庵区法院针对填写完毕的文书实行“要素引导”,重点引导上述三栏的完整性与表述精准度。对表述模糊的内容,书记员指导当事人利用“空白栏”补充细节,避免因诉求遗漏或表述不清导致的权益受损,有效降低了解纷成本,让当事人能更充分地行使诉讼权利。
“这些‘空白栏’不是简单的‘留白’,而是让当事人把‘该说的’说透、‘该要的’列明。”张勉表示,此举不仅能让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更能让其形成合理的诉讼预期。
跑出解纷“加速度”
田家庵区法院按照“积极引导、尊重选择”原则,充分利用示范文本条理清晰、纠纷要点突出的优势,积极推进“文本赋能解纷”。前不久,田家庵区法院就将示范文本应用于先行调解环节,高效化解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
2014年起,邓某就向张女士订购货物。双方经结算,确认邓某共拖欠张女士近3万元货款。多次催要无果后,张女士诉至田家庵区法院。在立案庭干警的引导下,张女士根据买卖合同要素式起诉状中的相关问题,只需简单“看单填空”“勾选确认”,就明确了买卖合同的给付价款、迟延履行利息、实现债权费用等信息,并在“纠纷解决方式的意愿”一栏选择“考虑先行调解”,轻松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与意愿。
当调解员蒋源军拿到表格后,一眼就锁定了“逾期付款违约金计算标准”这一争议焦点,当天就联系双方沟通,仅5天时间便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原以为要折腾大半年,没想到一张表格就让问题清清楚楚,调解方案也公平合理。”张女士在签署调解协议时感慨道。
田家庵区法院强化辅导服务,将示范文本推广应用与参与综治中心建设、加强先行调解相融合,统筹做好综治中心问询、示范文本引导、先行调解告知工作,对入驻单位及调解员开展示范文本应用培训,提升其运用示范文本化解纠纷的能力。今年以来,先行调解成功化解纠纷888件。
从解决“不知如何起诉”的困惑到保障“诉求表达完整”的权利,再到实现“纠纷快速化解”的期盼,田家庵区法院通过深度推广与应用,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了“两状”示范文本的便捷与高效,司法服务的温度与力量得到了充分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