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绿径”守护绿水青山

2025-07-24 11:26:57    来源:淮南长安网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法治根基,山王镇司法所依托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将普法宣传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生态场景+创意普法”的创新路径,打造可游、可学、可参与的立体化普法新模式。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施策靶向普法。针对本地生态保护的痛点难点,召集村社区工作人员、法律明白人、环保及普法志愿者等化身“生态法治宣传员”,开展“法治护航生态”普法行动,深入田间地头、街口巷尾中“靶向普法”。在民宿集聚区,指导个体经营者规范处理生活污水、厨余垃圾,避免触碰“环保红线”;在露营基地,通过“以案释法”揭示野外焚烧、乱丢烟头引发森林火灾的惨痛教训,推广“无痕露营”理念;向青少年讲解环保“损害担责”原则,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对景区商户强调依法经营,不得销售野生动物制品等违法商品。近年来共有200余名“宣传员”加入普法队伍,切实壮大基层普法力量。

创新普法形式,传播理念特色普法。联动镇、村社区、司法所和派出所,构建“普法+生态守护”协同机制。设置移动“生态法律服务驿站”,提供“一站式”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服务,将法律知识融入生态旅游场景,打造“行走中的法治课堂”,近年来解答法律问题100余次,开启法治小课堂20余次;印制便于携带的环保法律知识书签、折页等宣传卡片,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易于理解的“生态保护小贴士”,在群众手中传递,成为行走的普法名片,共发放3000余份环保宣传卡片;法治文化阵地设置大屏幕,循环播放普法视频,强化群众沉浸式体验,播放法治短片20余次;培育“法治导览员”,向往来游客宣传《旅游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带动群众签订“护绿承诺书”计1000余份,扩大普法受益范围。

结合地域实际,因地制宜生态普法。以辖区特色生态资源为切入口,依托八公山风景区、妙山林场、南塘水库、石门潭、闪冲民族村等景点开展生态普法活动。联合景区管理部门,利用游客休息区、景区会议室等场所,开展法律知识小讲座,分享普法案例。邀请村社区法律顾问为景区工作人员、商户、志愿者、游客等进行普法,内容涵盖景区管理中的法律问题、游客在景区游玩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责任等,对景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培训如何引导游客文明旅游,遵守景区的生态保护规定,引导群众共同树立“美景需共护,法律记心间”的生态法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