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大力弘扬“枫桥经验”,倾力打造“八公一站式”诉讼服务超市,解锁线下齐力、线上发力的诉讼服务司法新模式,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集中会诊、一站化解。
高位谋划 下好司法服务“先手棋”
服务贴心办,便民“零距离”。进一步优化诉讼服务大厅布局,全方位推进诉讼服务“新升级”,全流程打造诉讼服务“新格局”。大厅配备饮水机、复印机、药品箱等便民设施,专设诉讼服务区,为当事人配备休息桌椅、书写桌、报价刊,各类文书模板、老花镜、便携式诉讼指南等随用随取,为群众提供暖心、贴心便利。
事项一次办,满意看得见。立案登记、诉前调解、财产保全等11个接待窗口全方位服务,一站对接群众各类诉讼需求。增设党员示范岗、巾帼调解员服务岗,专门开辟涉企案件、涉军维权、弱势群体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持续完善“一事一评、一案一评、一次一评”的“群众三评议”机制,诉讼服务业务满意度98.99%。
业务掌上办,流程无间断。构建智能化“诉讼服务中心+”格局,依托已入驻线上调解组织,根据纠纷类型,一键完成调解平台诉前委派。搭建“e平台”,“跨域立、网上调、电子送”与“现场办、掌上办、就近办”交叉并行,当事人在微信小程序即可进行网上立案、在线调解、案件查询等,“动动指尖”即可完成全域通办、一屏解纷。
合理布局 织密内部增效“一张网”
搭建“大平台”,联动立审执。该院集合诉讼服务中心、速裁法庭、执行事务中心等资源,搭建立审执各环节协作平台,发现问题协同办理,为执法办案赋能增效。推动“诉源治理”成效向“访源治理”“执源治理”传导,建立案前导诉、诉中释法、判后答疑、执行高效的司法互动体系。
简案快速审,正义加速度。引导法律关系明晰、案情简易、争议不大的案件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程序解决,首创当事人自选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制度。对于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劳务合同纠纷等不同类型案件精准嵌入调解组织,选派专人担任程序分流员,有效实现繁简案件与司法资源的精准匹配,司法服务供给能力的优化提升。
诉求即刻办,事事有回音。整合信、访、网、电等各类渠道,“12368”热线“一号响应”听民意,入户走访、带案下访听民声,线上全网、线下全量解民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实立案信访窗口的矛盾劝导分流职能,做实“来信必复”、快速响应“群众投诉即办”机制,专门设置信访接待室,让群众在初访中感受到司法温暖。
汇聚合力 打好多元联动“组合拳”
特色调品牌,巧化“千千结”。用心用情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八公山样本,持续发挥“老娘舅”“我爱我家”“邻里帮帮团”特色调解品牌效应,持续凝聚“乡贤”力量,吸纳“新娘舅”提质增容,共同构建“诉讼内外对接有序、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类案专业办,衔接诉与调。发挥行业专业调解优势,吸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解纷资源入驻诉讼服务超市,健全婚姻家庭、劳动争议、交通肇事、金融保险、物业纠纷等领域诉调衔接机制,适宜行业调解解决的,委托并指导“行业枫桥”队伍先行调解,“前置调解+司法确认”无缝对接,实现特定类型纠纷专业化处理。
多元聚合力,携手止纷争。密切与派出所、司法所、乡镇街道等共治单位联动联合,属地性强的人民调解组织协调化解,专业性强的行业调解组织牵头化解,重大敏感的联席会议共商化解。充分发挥“法庭+N”作用,依托“一村(社区)一网格员一法官”工作机制,将多元解纷触角延伸至村(社区)“神经末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走深走实。
八公山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从提质增效诉讼服务出发,把项目立好、把举措谋深、把服务做实,切实为群众解决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