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年以来,田家庵区法院认真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纲要》,紧密结合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重点,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为载体,以预防性侵未成年人、校园欺凌、法治宣传为重点,充分发挥司法优势,持续加强统筹协调,发挥法治副校长法治宣传主力军作用, 完善中小学校法治治理体系,不断推动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实践走深走实,为打造平安校园贡献法院力量。
田家庵区法院成立法治副校长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协调配置师资力量和授课资源,保障法治副校长履职顺畅,跟踪记录履职情况并收集汇总需求反馈,有效提升法治副校长履职精准度。
截至目前,按照要求共推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精且热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15名田家庵区法院干警受聘成为辖区的法治副校长。其中既有党组班子成员,也有各业务庭审判工作经验丰富、熟知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资深法官,还有创新能力较强、有讲授经验的年轻法官助理,按照“一人一校”的模式,精准对接1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通过与教育部门的协作配合,立足辖区学校司法需求,有针对性地强化司法资源供给,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以点带面”的辐射功能。同时,将法治副校长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比,切实提升法治副校长履职能力。
田家庵区法院深入推进“法治进校园”活动,应各中小学校的法治需求,根据各个学校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行为特点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等,分别围绕反校园欺凌、反电信诈骗、交通安全、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青少年心理疏导等课题,由法治副校长与辖区内中小学沟通联系,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主题,结合案例以案释法开展教学。
今年来,开展进校园法治讲座活动13次,受众人数上千余人。注重用活用好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打造未成年法治教育园地,让未成年人的法治宣传和警示教育在法治文化的氛围中生根发芽,有效推进法治和教育相结合。通过讲授法律知识,采用问答互动、现场演示等形式,展示授课内容,让中小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增强法治教育效果。同时,积极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示范作用,有针对性地发布本地依法保护在校师生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通报相关案件,帮助学校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措施,拧紧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阀”。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公众开放日”、模拟法庭等活动5场,邀请5所学校200余名师生走进法院实地参观、模拟法庭、旁听庭审,让青少年身临其境。2月13日,邀请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旁听一起诈骗罪案件,对学生们进行更加直观深刻的法治教育,“沉浸式”感受法律的权威和法治的温度。
今年来,田家庵区法院积极延伸司法职能,把未成年人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严格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及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完善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制度,不断创新涉及未成年人民事、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机制,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关注涉罪未成年教育。对于涉罪未成年,积极开展回访帮教活动,预防重复犯罪。7月21日,田家庵区法院赴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回访帮教活动,积极落实帮教措施,预防未成年犯重新犯罪。田家庵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陈英代表帮教团发言,她对服刑人员认真思过、积极改造的态度表示赞许,传达社会各界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同时介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鼓励他们正视过去、认真反省自己的犯罪行为,吸取教训、改过自新,以积极的行动迎接未来,不放弃对人生的追求,好好改造拥抱新生。
田家庵区法院以法治副校长为纽带,深化法院和辖区职能部门的高效联动,主动对接各校负责人,线下实地调研校园法律需求,结合“6·1”儿童节、“9·1”开学第一课、“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特殊节点开展普法宣讲,有针对性地强化资源供给,通过“线上+线下”的创新模式,推动宣传矩阵“多样化”,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宪法宣传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六一特辑”“开学第一课”等板块专栏,今年以来,共计推送未成年人相关法治宣传54篇,其中原创宣传稿件22篇,此外,安徽法制报、安徽日报、淮河早报等多家媒体聚焦报道田家庵区院法治副校长活动开展情况,拓宽主流媒体辐射面。与此同时,通过与淮南广播电视台《法约淮南》联合录制《保护“少年的他”》专题节目,为青少年普法提供创新保证,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法育人,润物无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既是法治建设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今后,田家庵区法院将持续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不断丰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法院智慧护航平安校园,培养一批又一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小公民,以司法之星火,护少年之荣光,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