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映法徽

一支执行铁军的“四强”攻坚路

2025-07-22 16:10:38    来源:淮南长安网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 2025年4月2日清晨7时,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大楼下警灯闪烁。随着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莉一声令下,16名执行干警分为4个行动组奔赴现场,打响了春季“徽动执行”集中行动的第一枪。在某企业厂房内,执行法官带领党员干警对机器设备进行“活封”登记,纸质封条在晨光中格外醒目——这不仅是一次常规查封,更是市中院第五支部(执行局党支部)依法平衡双方当事人权益、创新推出“善意文明执行”模式的生动实践,既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又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这场清晨行动,是该支部创建“四强”党支部的鲜活注脚。今年,该局荣获“全省终本清仓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座硕果累累的“战斗堡垒”,正以“如我在执·竭诚为民”党建品牌为引领,在淮河之畔书写着新时代司法为民的答卷。

政治功能强:把方向的“红色引擎”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执行工作的根与魂。”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上,支部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第一议题”制度,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年开展政治学习24次,组织全市法院执行系统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讲授党建与法治融合课题,实现党员干警学习教育全覆盖。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支部以“政治生日忆初心”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通过向党员赠送印刻入党誓词的政治生日贺卡、支部书记讲授专题党课、组织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等“三个一”活动,将组织关怀与理想信念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党员干警的政治担当与使命情怀。

2025年6月,支部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抓手,开展“纪律作风提升月”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会”“廉政风险点排查”“执行作风大家谈”等形式,推动作风建设与执行实务深度融合。在某外地民企申请涉某国企系列执行案中,党员法官坚持秉公执法,依法高效处置涉案资产,案件办结后收到申请执行人送来的锦旗,这正是"讲政治与讲法治相统一"的生动例证。

政治引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执行效能。2025年,在市中院统一指挥下,全市法院执结案件13376件,执行到位金额1.48亿元,市中院各项重点执行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当某民营企业与事业单位陷入债务僵局时,支部党员法官创新“拍卖租赁权”机制,既为民营企业追回欠款,又保障了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企业负责人感慨:“法院的灵活执行,让我们看到了法治的智慧!”

支部班子强:破难题的“攻坚堡垒”

“某公司系列债务案涉及多省当事人,诉讼期间第三人答辩时涉及某公司财产,必须突破财产线索瓶颈!”面对这起跨越四省的“骨头案”,支部委员牵头成立专项攻坚组,创新“财产线索蒸馏法”——通过核查诉讼卷宗关键证明材料、穿透分析企业股权结构、实时追踪网络到期债权信息,最终提取到该企业隐匿的有效财产线索,顺利执行到位500余万元。该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

支部班子创设的“五心工作法”和“执行六到位”机制,成为破解执行难的关键抓手。在“终本清仓”专项行动中,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带领干警出清终本案件1047件,让一批“沉睡”多年的案件重新进入执行程序。6天办结一起涉农民工工资案的“淮法速度”,更彰显了支部“如我在执”的创新活力。

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7月11日上午,支部牵头召开全市法院执行工作暨警示教育会议,总结上半年执行成效,剖析突出问题,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会议通报了法院执行系统反面典型案例,深刻排查执行领域风险隐患,强调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整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巩固学习教育成果。

党员队伍强:走在前的“先锋旗帜”

在市中院执行服务中心,“党员先锋岗”的红色标识格外醒目。这里推行“一窗通办”模式,实现案件查询、信访接待、终本约谈等事务“一站办理”,党员干警每周固定一天接待群众。党员法官姚心乐办理的某房地产公司系列案,历时四年终将200余套房产顺利处置,既保障债权人利益,又推动企业破茧重生。当事人送来的锦旗上,“依法执行为民解难 公正司法温暖人心”十六个金字,正是对党员干警的最好褒奖。

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在攻坚时刻尤为凸显:在执行110夜间执行行动中,党员干警连夜奔赴现场,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在某重大涉企系列案攻坚中,支部党员多方协调多部门联动执行,成功化解标的额超亿元矛盾纠纷。2025年“七一”前夕,支部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员干警中涌现出优秀共产党员、执行办案能手、岗位标兵3人。

作用发挥强 惠民暖企的“司法温度”

“感谢法院让我们拿到救命钱!”在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唐某夫妇因伤住院花费10余万元,劳动能力受损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而被执行人年事已高无履行能力,基层法院穷尽措施仍无法执行。唐某向市中院反映后,党员干警多次家访核实情况,依法提级执行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其发放救助金7万余元,解了燃眉之急。支部还在全市法院推动建立“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累计为1252名劳动者追回欠薪1658.57万元。

在优化营商环境战场上,市中院联合市工商联出台《护航科技企业善意文明执行工作指引》,创新“带租拍卖”“技术入股”等举措。某设备公司拖欠租金案中,执行法官未简单“一执了之”,而是促成“租金动态调整”方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通过“徽动执行 护航创新”专项行动,为1519家企业执行到位4.76亿元,运用“活封活扣”“预处罚”等机制帮助48家企业化解经营困难。

针对最高法院精准区分失信与失能的要求,支部严格界定“故意不还钱”与“无能力履行”的界限。在某银行与张某借款合同纠纷中,张某因疫情导致企业破产,靠打工陆续还贷。执行法官实地调查后,组织双方调解,促成银行减息让利、达成分期履行协议,并主动屏蔽张某的失信信息。

从执行110的24小时值守,到“终本清仓”的攻坚战;从“如我在执”的理念创新,到淮河之畔的司法为民实践,这支平均年龄36岁的“执行铁军”,正以“"四强”建设为抓手,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执行效能。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市中院审判大楼顶端的国徽,他们已整装待发,用沾满泥土的脚步丈量司法为民的深度,以永不褪色的初心守护着淮河两岸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