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慢些走

2023-04-06 16:52:18    来源:淮南长安网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2022年11月23日,淮南市公安局朝阳派出所民警张景安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因公牺牲,年仅55岁。

(1)

张景安的辖区毗邻城市商业区的一片城中村。

与闹市区青春放肆相对照的,是城中村的阴暗、逼仄与盘根错节。虽是一条马路之隔,却有如日夜潮汐,明暗轮替,形成了城市的一呼一吸。

片警老张也是汹涌人流中的一员,只不过他患有严重的痛风,走不快路,不管是派出所同事,还是那些熟识他的市民,看到在街上步巡的老张时,都会关切一句:老张,慢些走。

老张摆摆手,笑答:放心,我赶得上。

这天,徒弟吴越在出警半道上,下意识地念叨一句:老张,慢些走。只是,身后已没了师傅的影踪。吴越定了定神,凝望繁华街头,万千面孔,暗忖老张熟门熟路,没准已跑到自己前头去了。

(2)

2021年的冬日傍晚,天际之上,晚霞如火一般绚烂。天际之下,街灯还未亮起,柏园北村一处小院内燃起的火团异常扎眼。

北村以自建房为主,小院连着小院,里面聚集着在闹市区工作的外来打工者:早点摊贩、商场导购、快递小哥、理发店学徒,不一而足。总之在这个时间段,房客们大多在外面奔波忙碌,少数没去上班的,也在火灾刚发生时便逃了出来。

房东催着赶紧救火,生怕火焰在小院间蔓延开后会更难控制。老张和吴越最先抵达现场。吴越正要组织救火,老张却突然想起,前期在走访时,发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新迁入小院。这位老太太原本住在乡下,前两周被做早点的女儿接到城里看病。老太太行动不便,平时鲜有出门,大概连房东都不知道老人家的存在。

火舌正迅速舔舐院内的每一道房门,消防车却还堵在巷口。形势危急,吴越打算冲入火场救人,却被老张拦了下来:院子里三进外三进的,到处都是犄角旮旯,别回头没救出老太太,再把小伙子搭进去。

吴越犹豫的功夫,老张从隔壁理发店内提出一桶水,将自己从头到脚浇透,又拿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一瘸一拐地走进火场,藏蓝色的警服很快便与浓烟融为一体,而守在外面的吴越与群众的心则全部提了起来。

漫长的几分钟后,老张背着老太太,晃晃悠悠地重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吴越冲上前将老太太接了过去。释去重负的老张则身子一歪,差点瘫倒在地。

回所路上,吴越感慨老张一把年级,还这么莽,连长寿眉都烧掉了一大截。老张摸着残缺了眉毛,笑了笑说:能把人救出来,就算折点寿也值。

如今,吴越时常还能想起这句话。想一次,心就痛一次。

(3)

老张生于斯长于斯,生活和工作基本都圈定在半径三公里的范畴。打心底里,老张把辖区当做自己的家。因此,对于那些住在辖区的异乡打工者,老张也展现出一份东家的热情。

但打工者们初来乍到,有限的精力都在打拼讨生活,鲜有功夫和公家打交道。老张明白他们的想法,因此没事也少去上门叨扰。老张的社区警务工作,更多是与水电气、与路面墙面路灯等这些基础设施打交道。当这些设施出现故障,老张起初还会联系相关部门予以解决,时间久了,看出了门道,老张便自己动手起来。螺丝刀、试电笔,保险丝,这些都成了老张公文包里的常备物件。不知不觉间,老张从社区的东家,变成了群众的管家。

久而久之,住户们发现这个老警察还真有两把刷子。当他们遇到生活的麻烦,电线短路、家人看病挂号,甚至孩子滞留学校没人接,他们便不打相关部门电话,而是摸出老张发给他们的警民联系卡。

2020年春,辖区一栋楼内发现一起新冠阳性病例。楼栋要执行封闭管理。所长本想派年轻民警入驻楼栋,却不想年逾五旬的老张自告奋勇。老张说楼里的住户大多认识,由他出面,有利于安抚群众的恐慌心理。所长还想关心老张的身体,却发现他早已备好“打持久战”的各种生活用度。

接下来的二十多天,老张将行军床搭在一楼的楼道内,成了楼内的一名临时住户。这是一栋七层的自建楼,没有电梯,里面居住的大多是外来打工者。每天,老张都要爬无数趟楼,将食物、药品送到每家每户的门外,还要监测楼内住户的健康状况。时间久了,楼梯落下了一层细灰,而细灰上则烙印着老张一深一浅的脚印。

起初,住户们的情绪还集中在对疫情的恐惧,以及对老张坚守的认可。但慢慢的,牢骚与不满也多了起来。毕竟多封闭一天,就意味着多一天没有收入,多一天没有学上,多一天的焦虑与争吵。

老张不得不更频繁地爬上爬下,像是救火队员,哪家吵起架来,他就登门去化解。但疫情还存在传播风险,老张也只能隔着一道门,听群众在屋里发牢骚。就这样,老张听完了五楼的,听六楼;听完了六楼,又接到了一楼的电话。对于这些不满,老张并不多劝解。他知道在此艰难时刻,群众只想发泄一下负面情绪,牢骚发完了,日子还是要继续往下过。毕竟门内门外,将心比心,谁都不容易。其中最令老张感动的,是一个当厨师的小伙子在楼栋微信群里发的一句“公道话”:我们还能和家人封闭在一起,人家张警官可是一个人一张床,和家人分开这么多天,大家就再坚持坚持吧!

解封的前夜,楼里自发举行了演唱会。住户们引吭高歌后,非要让老张也献歌一首。老张起初还以五音不全拒绝,被逼无奈,他就唱起了警歌《人民公安向前进》。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大家却能想象着老张挺胸收腹的模样,仿佛他永远不离不弃,永远一往无前……

(4)

老张所在的派出所年轻人居多,每到中午饭点,大家都蜂拥到食堂。老张腿脚不便,总是落在后面。但老张并不以为意,他经常挂在嘴边便是好饭不怕晚。

老张原在一所本科院校的保卫科工作,算是校警,每天和学生打交道,日子平淡且富足。但打心底,老张一直有个警察梦。后来遇到转隶机会,老张在院校和公安之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只是人到中年,半路出家,经验和业务知识比不上同龄警察,腿脚也比不上所里的小年轻,但老张相信勤能补拙。

一年夏天,辖区发生了一起砸车玻璃盗窃车内物品案,除了少数零钱外,还有两条香烟被盗。视频监控显示作案的是三名男青年,脸生,不是辖区住户,应是流串作案。按理说,案件移交给刑警队后,派出所便不需要承担破案任务。老张却始终挂记心上,一直在走访中摸排破案线索。特别是被盗香烟属于稀有品牌,在当地没有市场,老张推断两条烟被嫌疑人留作自用的可能性较大。

夏日的城中村,湿热淤积小巷,汗水不住地渗出,在老张的后背上凝结出一道盐渍的轨迹线。在遍访了辖区及周边网吧、歌吧等娱乐场所后,老张在一间台球室内,发现一名男青年在抽疑似被盗的香烟。老张对该人是否是嫌疑人并无把握,便又拖着病腿,对可疑男青年进行盯梢,先确定他的家庭住址,又扩展到他平日交往的人员,从中发现了另外两名同伙,接着还原了这伙砸车贼的作案规律。

这一切侦查结果来之不易。由于嫌疑人昼伏夜出,这也意味着老张白天处理完社区警务工作后,还要在夜间和同事们跟踪这伙砸车贼,力争抓获现行。夜深人静,同事们在黑暗的车厢内忍不住打起哈欠,老张却被膝盖的疼痛折磨得彻夜无眠。终于,老张和同事们等到这伙嫌疑人再次出手的时机。当所里的小年轻冲上前将嫌疑人制服时,老张弯下腰,揉着肿胀的膝盖,露出宽慰的笑。

(5)

人过半百,老张的头发白了许多,老花镜也驾在了鼻梁上。19年的警龄,老张常有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感慨。这种感慨中伴着一份满足,觉得自己虽然临近退休,还能发挥点儿作用。其中最为老张享受的,是守在辖区小学校的护学岗,看孩子们向他们口中的“张爷爷”敬少先队礼。

为了赶上孩子们清晨上学,老张每天不到六点就要起床,洗漱、穿衣、背上单警装备,然后对着镜子整理警容。派出所承担辖区多所学校的护学岗,不能派警车送老张上岗,老张便搭上所里大厨买菜的三轮车,一路摇摇晃晃、穿街走巷,竟成了群众眼中的一道风景。

所领导对老张很放心,知道他虽然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但工作交给他,就一定会有始有终。2022年末,所里推行“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社区民警通过成立警民微信群,将社区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和居民代表邀请入群,开展线上社区警务工作。不消一个下午,老张不仅完成了建群任务,还接着拓展到了2群、3群,且每个群都达到了500人的上限。老张眼花,对于群众的咨询可能不能做到第一时间回复,但翻开老张的工作日志,那一条条,一件件都记在纸上,存在心上。

最后记下的一件,便是2023年11月23日下午16时58分,有群众在老张建立的“柏园社区警民议事厅群”里反映了一条异常情况:张警官,有辆电瓶车停放在北村这边好长时间了,车上还插着钥匙,麻烦查询下车主,防止被盗。张景安在看到消息后,便赶到现场处置。当日17时30分,他在“警民议事厅”微信群中这样答复:已将电瓶车钥匙取下,暂时保管在派出所,并与交警部门沟通,联系车主。

彼时已是晚饭时刻,老张从食堂拿了个馒头,夹了点咸菜,便匆匆赶回自己的办公室整理材料。而这,也成了老张与战友们,与辖区群众的诀别。当晚9时30分,老张因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牺牲在了工作岗位,年仅55周岁。

群众得知老张离世的消息,纷纷在在微信群里刷屏“老张,慢些走。”

是啊,慢些走啊,老张。徒弟吴越不自觉地念叨着。好像如此,你才不会感到腿上的病痛;好像如此,你才似乎一直在我们的身旁,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