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临时停车位 “划”在了群众心坎上

2021-12-14 17:35:43    来源:淮河早报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交警支队秉承“小事不小看,实事要实办”的为民服务理念,紧盯群众关心的停车难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绿色停车位”的管理新策略,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满足市民临时停车这一刚性需求,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肯定与支持。今年以来,支队共设置了55处983个“绿色停车位”,市民普遍反映:这些绿色停车泊位划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访民情听民意,停车难难停车问题凸显

聊起“停车难”,许多淮南车主都有一肚子“故事”可以讲:“到目的地了,兜兜转转总是找不到车位,车总是停不下来。”“在菜市场想买个菜,车要么没地方停,要么停太远,腿走酸了才能到菜市场。”“上个公厕可能因为违停吃了罚单。”各种问题不一而足,群众情绪大,呼声高。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共有机动车51.67万辆,其中中心城区超过15万辆,社会面有效停车泊位不足2万个,停车缺口较大,尤其路内停车泊位收费管理正在推进中,停车泊位周转率低。群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存在“开车5分钟、停车半小时”“无处可停、被迫违停”等难题,并一度成为我市人民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

如何破解?“一刀切”,“一禁了之”还是放任自流?简单的“禁”很可能会“禁”出民怨不断,而一“放”了之很可能会放出拥堵不堪,在交通管理和群众需求之间交警遇到了大难题。

再调研再梳理,积极开展全面排查工作

今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来,交警支队以缓解短时停车供需矛盾为出发点,认真梳理市长热线、12345等线上平台反映的“停车难”问题837个,同时依托“一村一警”“一企一警”机制,广泛开展入户宣传并征求意见,三月份以来共走访入户1600余户,征求有效意见建议100余条。通过了解,公厕门前入厕、超市门前购物、快餐店前就餐、学校门前接送等临时停车难题。同时广泛了解全国各地先进的停车管理经验,寻求借鉴符合我市实际的停车管理措施。

解民忧惠民生,研究落实泊位施划标准

“我们听取群众建议,向先进地市学习,在城区条件允许的路段施划临时停车泊位,解决群众临时停车难题”今年3月初的支队长工作例会上,支队领导班子讨论后决定,在市主城区尝试施划“绿色停车位”。

措施制定后,市局交警支队成立“绿色停车位”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支队长朱银章担任组长,各大队成立工作专班,遵循便民、利民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路内停车泊位,另一方面根据市民实际需求增加停车泊位。在群众需求大的路段设置泊位数1至4个,特殊地点如农贸市场、菜场周边可设置6至8个。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等国家规范,规范停车路段标线施划、标牌设置等技术标准。

创新举补短板,扩大临时车位有效供给

边施划、边调研,边试行、边改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反复走访、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陆续完善停车泊位选址布点,在主城区中小学、菜市场、超市、医院、公厕周边施划“绿色停车位”和限时停车标识,允许30分钟内临时停车;在市区老旧小区周边设置“夜间停车位”,允许夜间8点至次日7点停车。

截至目前,支队已在市区设立“绿色停车位”等临时停车位共44处861个,每个“绿色停车位”每天停车周转约50辆左右,日周转车辆达到上万辆次。“绿色泊位”的推出主要着眼于解决城区大型商业中心、小区等人流量较大的点位有临时停车需求的群众车辆临停“一停之难”的烦恼。

严管理保实效,杜绝长期占用非法停车

“绿色停车位”按照“三个统一”要求设置,即统一泊位标志、统一泊位标线、统一泊位铺装。淮南交警依托原有视频点位,新增部分视频设备严格管控绿色停车位中超时停车问题,对于超时的车辆,长时间停放的车主,交警将依法对逾时车辆予以拖离,最大限度做到“禁停”与“尽停”的合理规划,让群众停车更加便利、秩序更加井然。

顺民心得民意,方便停车群众纷纷点赞

“绿色泊位”这便民新举措一经推出,便赢得群众点赞。市民王女士说:“这种停车泊位太好了,颜色碧绿鲜亮、限时数字醒目,大老远就能看见,最关键是停车方便。过去在路边想临时停车买个早饭都害怕违停抓怕,不方便,现在好了,基本上是随到随停,30分钟买个东西什么的时间基本用不完,不担心,很方便!”。华声苑小区附近居民反映道“不要小看4个车位,停了就走,利用率非常高。”,自从建成“绿色泊位”以后,“无主”长停车不见了,交警也没有开“罚单了”,而且交通也不像以前那么拥堵。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创新性推出的绿色停车位,巧妙地运用“以疏代堵”的治理方式替代传统的“罚单整治”,同时,建立常态化排查、梳理、设置、评估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在保障道路交通有序通行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停车资源,广泛应用于家长接送孩子、司机短时用餐、临时停车购药买菜等事项,更加全面地满足市民需求,从根本上体现了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