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秋意微凉,泉山人民法庭新一周的司法解纷工作在忙碌与热忱中徐徐展开,舜心调解室也迎来了一场承载着三十载情感重量的调解。一起因重组家庭遗产分割引发的继承纠纷,在承办法官耐心说理、悉心疏导下顺利化解,不仅解决了财产争议,更是在亲情与法律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为一段紧张的家庭关系按下“重启键”。
据悉,刘某与王某于1991年登记结婚,二人均为再婚,共同组建了新家庭。王某原育有两子——王某甲、王某乙,刘某与王某携手走过三十余载,相濡以沫,共同经营家庭。2025年,王某因病离世,未留下遗嘱,名下留有两套房产及若干银行存款。作为合法配偶,刘某要求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并参与继承,然而,王某的两个儿子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继母与父亲虽结婚多年,但血缘疏离,其名下的财产不应由她主导分割。双方因此产生激烈争执,矛盾一度激化,刘某最终选择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高度重视。考虑到重组家庭情感关系复杂,牵扯颇多,若简单判决,虽能“定分”,却未必“止争”,甚至可能进一步撕裂本就脆弱的亲情纽带。为此,承办法官决定依托“舜心调解”,采取“分别沟通、逐个疏导”的方式,深入倾听各方心声。
调解过程中,刘某在女儿的陪同下情绪激动地表示:“我们理解他们心里有疙瘩,但我几十年如一日照顾这个家,从未把他们当外人。”其女儿补充道:“我们清楚他们可能觉得和母亲没有血缘关系,但感情不是只有血缘才能维系的。”
法官在了解纠纷症结后分别与王某甲、王某乙耐心沟通。王某甲坦言:“我们不是不讲理,只是父亲走了,心里难受,总觉得遗产该留给‘自家人’。另外,两套房屋实际上早已进行了买卖,并非遗产。”法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细致阐明:刘某作为合法配偶,不仅享有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权,也属于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其权益受法律明确保护。同时,法官从亲情角度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强调“血缘并非唯一纽带,真情才是家庭基石,尊重逝者意愿,更是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应有之义”。
经过多轮沟通,双方逐渐放下成见,态度由对立转向协商,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刘某依法取得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自己的份额,并继承部分遗产;王某甲代表兄弟二人当场以现金形式一次性支付刘某应得款项。刘某接过装有现金的信封时,轻声说道:“这不只是钱,这更是对我们婚姻的尊重。”一场可能激化的家庭矛盾,在司法柔性的介入下得以温情化解。
窗外秋意正浓,屋内暖意融融。此次调解不仅实现了法律上的公平正义,更守护了人性中的温情与体面。在老龄化社会与家庭结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重组家庭的权益保障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舜心调解室以“法、理、情”交融的方式,为类似纠纷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路径——法律是底线,而理解与尊重,才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真正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