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李婶,您家玉米该收了,我喊了两个年轻网格员来搭把手!”清晨6点,毛集镇魏庙村网格员已经拿着工具站在田间;另一边,网格员正拿着台账,在小吃街核对商户的燃气安全隐患——这样的场景,是毛集实验区毛集镇网格员日常工作的缩影。如今的毛集镇,80多名网格员不再是“坐在办公室记信息”,而是用“撸起袖子一起干”的劲头,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商铺院落,截止今年上半年就化解矛盾纠纷186起,帮群众办实事230余件,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镇”成了看得见的实效。
从“坐等上门”到“脚踩泥土”,网格员成了“贴心人”。“以前有事儿得往村部跑,现在网格员每周都来家里坐。”说起网格员,今年10月,董岗村兄弟两人因宅基地边界吵了好几次,当天综治中心受理后,网格员周纪波就上门调处了,用拉家常的方式,还原真实情况,让两人握手言和。像周纪波这样的网格员,每人都有一本“民情台账”,上面记着网格内的一些情况,一目了然。
“土专家”搭台、“新方法”兜底,矛盾化解有实效。“都是一个村的,为了这点钱,伤了和气值当不?”在综治中心,毛集镇政法委员缪国信正给吴某做工作——他用“方言唠嗑”的方式,把拆迁款分配纠纷化解在基层。光靠“土办法”还不够,还需配备“法律顾问”。今年5月,商户刘老板因供货方拖欠货款发愁,网格员知道后,立即联系镇司法所,带着刘老板梳理合同,不到一周就帮他追回了3万余元货款。如今,毛集镇形成了“网格员排查+土专家调解+法律兜底”的闭环,上半年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其中80%的纠纷在网格内就解决了。
多元联动“防未然”,织密基层“安全网”。今年9月以来,正是秋收的季节,但阴雨天不断,沿河村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一处河堤出现小裂缝,立即联系村两委和镇里,连夜加固,保住了附近50多亩稻田。这是毛集镇“预防为先”治理理念的缩影——网格员们不仅要“解纠纷”,更要“防风险”。同时每周进行风险排查,第一时间登记在“e治理平台”,并对接相关部门处置。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员+村干部+派出所+职能部门”联动,毛集镇化解了30余起潜在纠纷,整改安全隐患47处。就像中心社区网格员付传菊说的:“咱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就能让群众少点麻烦、多点安心。”
如今走在毛集镇,田间地头都有网格员的身影,街头巷尾有他们调解纠纷的声音,农家院落里有他们和群众拉家常的笑声。这张用“匠心”织就的网格,不仅解开了千家“心结”,更拂暖了百姓“民心”,让乡村治理的“馨风”,吹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