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法院的车开到咱村头啦!法官要来家里断案?”
8月20日下午,田家庵区人民法院的李法官带着审判团队抵达村口。他们将国徽挂在村委会会议室墙上,把长条板凳摆成旁听席,一场特殊的巡回审判在这个淮河岸边的村庄拉开帷幕。法官们 “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家” 的审判方式,让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
田间法庭:把庭审搬到百姓家门口
本案源于一场强风天气,飞入家门的瓦片等物导致了原告与被告之间产生了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李法官带领团队抵达后,没有直接开庭,而是前往双方住所勘查现场。法官认真的身影穿梭在村落间:他们仔细查看受损区域,用专业视角分析致损原因,并用执法记录仪固定关键证据。
“巡回审判的意义,就是让司法贴近生活。” 李法官在临时法庭上向旁听村民解释,“建筑物物件坠落造成损害,法律明确了责任归属,而我们到现场,就是要把‘纸上的法条’变成‘看得见的公正’。” 村民们围坐在四周,看着法官们手持案卷、实地勘查的模样,纷纷感叹 “原来官司还能这样打!”
现场调解:情理法交融化纠纷
回到村委会的临时庭审现场,李法官以“拉家常”的方式展开调解。面对双方的争议,法官没有机械套用法律条文,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责任:“天灾面前,邻里更应互相体谅,但维护好自家设施、避免给他人造成损害,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在法官的耐心疏导下,双方情绪逐渐平复。李法官指着窗外说:“你们看村里谁家有困难,邻居不都帮衬着?要是为这事伤了和气,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多别扭啊……”
司法温度:当法槌声回响在乡间田埂
当审判团队收拾器材准备离开时,沿淮村的夕阳正为田埂镀上金边。
这一幕,恰是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推进巡回审判的缩影。从社区会议室到乡村村委会,从城市街巷到田间地头,法官们背着国徽行走的身影,让司法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条文,而成为触手可及的温暖。正如李法官所说:“我们多走一里路,群众就少跑一趟城;我们多讲一句方言,法律就多贴近一颗民心。”
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将持续以脚步丈量司法为民的初心,让巡回审判成为连接法治与乡土的桥梁,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穿透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在每一个村庄、每一户人家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