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洛河镇“礼让和谐”工作法:让美德扎根基层,让和谐浸润民心

2025-07-24 11:14:30    来源:淮南长安网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 淮南市大通区洛河镇,近年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谦和礼让”精神,创新推出“礼让和谐”工作法,以“六尺巷”典故为内核,将传统美德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合情合理、合法合规、和谐解决”的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

核心理念:以“礼让”传承文化,以“和谐”凝聚共识

“礼让和谐”工作法的核心,植根于清代“六尺巷”典故所传递的“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谦和精神。洛河镇通过广泛宣讲“六尺巷”的历史故事,结合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实际需求,提炼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互谅互让、以和为贵”的十六字理念。这一理念宛如一座桥梁,引导群众在矛盾纠纷中主动退让,同时巧妙地将法治思维融入调解实践,形成了“情、理、法”三者有机统一的治理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工作机制:多元主体联动,创新调解模式

“五老说事团”:合情合理,激活基层智慧。洛河镇组建了一支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为核心的调解队伍,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五老说事点”。这些“五老”成员凭借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深刻了解,以“板凳课堂”“送学上门”等贴近群众的形式,用乡音土话宣讲政策法规、化解邻里矛盾。他们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邻里亲情、乡情出发,让矛盾双方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道理上达成共识。2025年以来,“五老说事团”累计成功化解家庭婚姻、土地纠纷等矛盾60余件,成为了群众心中值得信赖的“和事佬”,为基层治理增添了一抹温情的色彩。

“六尺巷工作法”:合法合规,系统推进调解。洛河镇借鉴桐城市“六尺巷工作法”的“听、辨、劝、借、让、和”六字要义,创新推出“八步闭环调解法”,涵盖“说、听、记、察、劝、让、和、访”全流程。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合法合规。例如,在劳务合同纠纷中,调解员不仅耐心倾听双方诉求,详细记录关键信息,实地考察纠纷现场,还通过不断沟通、法律释明和情感疏导,引导当事人依法解决问题,最终成功促成拖欠工资的当事人主动履约,实现了“案结事了、事心双解”,让法治的阳光照亮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

法治阵地建设:筑牢治理根基,保障和谐解决。全镇建成9个“五老说事点”和10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法律明白人”培养计划,让村民掌握基础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这些法治阵地如同基层治理的坚固堡垒,为矛盾纠纷的和谐解决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当矛盾发生时,村民能够依法依规表达诉求,调解人员也能够依据法律进行公正调解,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依法办”的良好治理格局,确保矛盾纠纷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得到和谐解决。

于法治框架融入文化温度,洛河镇“礼让和谐”工作法如春风化雨,既能化解矛盾坚冰,更可凝聚人心力量。文化浸润上,以“六尺巷精神”滋养心灵,让“谦让”从道德倡导化为行动自觉,使合情合理的调解理念深入人心;制度保障中,借“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机制,为调解结果筑牢法律后盾,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为合法调解与和谐解决提供坚实支撑。展望未来,洛河镇将深耕“礼让和谐”品牌建设,持续探索创新,让“礼让”之花在基层治理沃土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