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纠纷起波澜 法官巧解“失联”困局

2025-07-15 11:39:08    来源:淮南长安网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 近日,八公山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债权转让纠纷案件。承办法官面对被告失联、误认“诈骗”的困境,通过联动基层、耐心核实,最终促成双方线上和解,化解了双方矛盾纠纷。

2023年,被告通过网贷平台向某银行贷款8000元,签订贷款合同及担保合同后,银行依约发放款项。然而,被告未按约定偿还债务,担保公司履行担保责任,向银行支付了欠付款项,依法取得对被告的债权。此后,担保公司将债权转让给该案原告,因被告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原告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代偿款及违约金。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多次尝试联系被告,电话无人接听、短信石沉大海、邮寄的应诉材料也无回音,被告处于“失联”状态。为推进案件,承办法官前往被告户籍地村委会,在工作人员协助下获取了被告母亲的联系方式。承办法官向被告母亲说明案情,告知被告被起诉的事实,希望其转告被告联系法院协商处理。但被告母亲反馈,被告坚称“是骗子”,否认借款,还让母亲“别管闲事”,沟通一度陷入僵局。

转机出现在当天下午,被告的妹妹主动拨打法院电话,怀疑起诉的真实性,想核实情况。承办法官当即邀请其到法院,详细解释案件来龙去脉。最终被告妹妹打消疑虑,确认案件属实,表示会劝说被告正视问题。

次日,被告主动联系承办法官,承认借款事实,同意调解。考虑到原、被告均在外地,承办法官通过线上调解平台组织双方沟通,双方在线签署调解协议,案件顺利化解。

法官提示:当前电信诈骗频发,公众保持警惕值得肯定,但遇到疑似涉诉信息时,可通过拨打法院官方电话、线下核实等方式确认真实性,避免因陌生号码拦截、轻信“诈骗”说辞而错过沟通时机,导致纠纷升级。法院也将持续优化联系机制,畅通当事人沟通渠道,切实保障双方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