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近年来,谢家集区人民检察院第二党支部积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以党建带队建,打造法律实务与理论同行”品牌内涵,突出“凝心、聚能、提质”,着力打造“法理益行”党建业务融合品牌。
党建铸魂、固本培元,用“党旗红”砥砺忠诚为民的检察底色。
聚焦学习强党性。该党支部把党员日常教育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蔡楚书屋,通过“三会一课”“法理益行沙龙”“春训”“读书分享会”等平台,全面开展理论学习和研讨交流,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聚焦特色强动能。用好本地资源丰富支部生活,组织前往汤王村、南屏山烈士墓、板张集烈士陵园、新四军陈列馆等,开展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足迹等主题党日活动,弘扬家国情怀,赓续红色基因。到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凝聚奋进力量,促进党员干部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徽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上来。
聚焦服务强队伍。落实业务骨干、工作能手与党员双向培养机制,积极探索“党员一线工作法”,结合“蔡楚政前方”公益诉讼品牌建设,采取“自荐+选拔”方式,挑选法律素养高、工作表现好的8名党员干警组成两个办案团队,将重点任务分解到每位党员,聚焦办案难题,加强思想碰撞、业务研讨、工作协调,实现紧要处有党员、关键处见党员。
建强战斗堡垒,焕发党员活力,以组织融合争当融合发展“排头兵”。
强化责任意识,夯实“融”的基础。压实党支部书记政治责任,选任党性观念强、业务能力精、工作作风优的年轻党员担任支委,严格依据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年度重点任务安排,依托党组督办机制,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高成效落实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工作。
聚力探索实践,打造“融”的机制。聚焦关键岗位和重点工作,以党员带头攻坚、支部联合作战的方式合力攻坚破题,积极探索“一支队伍、两大平台、三效融合”的“123”工作模式,组建一支高素质党员普法宣讲队、党员讲解队、党员志愿服务队,打造蔡楚书屋和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两大特色平台窗口,助推党建、业务、文化建设“三效合一”。
党建带动队建,激发“融”的效能。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针对性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努力锻造符合检察工作现代化要求的党员干部队伍,先后组织56人次参与轮岗历练、业务练兵、技能竞赛、法律论坛等活动,涌现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等一批先进典型,6名党员干警入选全省检察人才库,推动党员队伍和检察队伍一体建设。
强化法律监督,服务中心大局,以路径融合耕好融合发展“责任田”。
坚持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更加有力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
守护生态,助力美好谢家集建设。深化党员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的扬尘污染、垃圾污染、减污降碳等问题,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6件。督促清理生活、建筑垃圾180余吨、解决窨井污水外溢15处;督促当事人承担生态资源损害责任,放流鱼虾苗2.1万余尾,修复该水域渔业生态环境。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等难题,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多单位联动,建立噪声污染长效治理机制,解决了居民的烦心事。
创新驱动,赋能数字检察建设。主动适应数字检察发展趋势,聚焦社会治理堵点难点,组建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数字检察党员工作专班,推动公益诉讼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督”转型,依据模型精准发现的线索,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8件。3个数字检察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成果展,3件模型上架省检察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其中构建的“督促整治电动车消防安全监督模型”上架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派生应用推动了消防部门及时发布《电动车停放充电“十条规定”公告》,整改隐患点位120余处,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在小区新增充电端口300余个。
检察为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红色堡垒”建在办案一线,确保关键时刻有组织、关键岗位有党员,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针对流域水源污染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检察蓝”助力根治欠薪行动,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4件。结合“党员双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7场、普法宣传活动31场,切实以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督促撤销婚姻登记案”获评最高检行政检察监督百件优秀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