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近日,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出租车驾驶员与出租车公司之间的挂靠经营合同纠纷。一方面保护了出租车驾驶员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使企业认识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
4月21日,原告和第三人将印有“公正、公平”的锦旗送到了承办法官闫筱璨及其团队成员手中,并对法院认真负责的办案态度和高效便民的调解方法表示了充分肯定。
案情回顾:
第三人刘某系出租车驾驶员,与原告张某签订了承包合同,负责经营张某名下的大众桑塔纳出租车。该出租车挂靠在被告某出租分公司名下,所有运营事宜均由刘某直接与某出租分公司对接处理。
根据合同约定,刘某每月需向某出租分公司缴纳130元服务费。现刘某主张,在某出租分公司办理出租车报废更新手续过程中,因其怠于履行职责导致新车审批延迟。为此,刘某要求某出租分公司赔偿20天停运损失及一个月的油补、电补共六千余元。
调解过程:
承办法官闫筱璨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了解出租车报废及换新流程并进行证据分析。经了解,淮南市每月有两次出租汽车更新公示,每次公示间隔20天。刘某于2024年5月7日通过微信告知某出租分公司案涉车辆需要报废换新,2024年5月10日完成了出租车的注销登记,5月12日对案涉车辆报废。而被告公司工作人员并未及时告知办理报废换新需要哪些材料,直至5月20日才通过微信将所需材料发给刘某。掌握情况后,闫法官分别与刘某、某出租车公司进行了沟通。
“出租车报废换新必须由公司出面办理,我每个月都交服务费,公司就应该为我们做好服务!我一家人都指望着开车的收入生活,要不是耽误了那么久,我怎么能损失掉20天的营业额和一个月的补贴!”刘某生气地说。
“刘某也是十几年的老司机了,这都是第二次换新车了,所有流程和手续他还不清楚吗?他拿到报废单就没有第一时间交给公司,公司有什么责任呢?”某出租分公司表示。
找到核心矛盾点后,考虑到双方日后还要继续合作,闫法官没有简单的一判了之,而是选择释法说理,引导双方调解言和。
她以情入手告知被告公司,每一辆出租车背后都维系着一个家庭的生计,耽误一天就少一天的收入。公司既然收取了服务费就有义务第一时间将所有手续及程序告知驾驶员。
又与被告沟通油补和电补是预期损失,只有等知道具体金额后在另行主张,出租车公司已经表示与刘某沟通的是新人,如果达成调解意向,不仅节约诉讼成本,双方继续合作也不会有什么顾虑。
几经斡旋,最终被告公司于签订调解协议的当天将赔偿款汇入刘某账户。
锦旗上“公正、公平”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既承载着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由衷信任与高度认可,更彰显了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始终恪守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