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没想到短短一个月,难题就解决了,真是既省时又省钱!”
近日,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涉企审判团队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仅用时45天高效化解一起标的额达2900余万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赢得了双方当事人的高度赞誉。承办法官积极作为,促成双方顺利完成工程结算,避免了高额鉴定费用的支出,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双赢局面。
今年1月,某建设公司与某科技公司因2900余万元工程款纠纷诉至法院。尽管双方都表现出调解意愿,但由于工程结算长期悬而未决,矛盾始终未能有效化解。承办法官在庭前审查中发现,若按常规程序启动司法鉴定,不仅需要长达数月的等待周期,还需支付高达数十万元的鉴定费用,这对于本已承受资金压力的涉诉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企业纠纷等不起、拖不得!”涉企审判团队迅速开启商事纠纷“绿色通道”,承办法官通过“背对背”调解机制,多次组织双方企业进行隔离式磋商,耐心引导双方梳理争议焦点。
“现在完成结算,不仅能避免鉴定成本,还能让企业资金链早日恢复生机。”在法官的耐心释法明理与真诚劝说下,双方终于放下芥蒂,开始逐项核对施工资料。审判团队同步建立"日跟进"机制,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仅用一个月就促成双方完成工程结算。经确认,该案工程结算价为6380万元,扣除已付款及未到支付节点的价款后,双方确认应付工程款2915.2万元。
3月7日,随着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盖章,这起标的额较大的纠纷圆满画上句号。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从“对簿公堂”到“共谋发展”,这场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田家庵区人民法院以“如我在诉”的意识指导司法实践的生动体现。承办法官表示:“我们始终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案件中,不仅要解开法律上的‘死结’,更要化解当事人心中的‘疙瘩’。”
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始终聚焦涉企纠纷的“源头治理”,坚持“调解优先、鉴定后置”司法理念。通过提前介入引导结算、分类施策精准调解,推动同类型纠纷在庭前得到有效化解,大大缩短了审理周期,为企业节约了诉讼成本。以实实在在的司法速度,传递司法为民的温度,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