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近年来,毕家岗街道探索推行“134”网格精细化服务的微治理模式,围绕问需、排查、调解、宣传、服务等方面,疏通民生堵点、攻克问题难点、补全服务断点,切实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立“1”个机制,实现矛盾就地化解
常态巡查摸排,实时掌握民情。推行“包保领导+网格指导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微网格志愿者”分片包干模式,定人定岗,通过日常走访巡查,摸排收集、上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社情民意、安全问题隐患等情况,摸排出群众诉求228条,各类问题255个,形成网格民情日志300余篇,有效准确掌握群众诉求。
认真梳理研判,分类高效处理。对于一般的邻里纠纷、矛盾隐患、民生事务,由网格员进行现场处理;对于复杂问题,在社区组织召开议事协商会,由网格指导员、网格员、居民代表、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共同会商处置;对重点难点问题、风险较大的隐患,则按照分级流程上报,由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办理。
依托智慧平台,全程跟踪反馈。依托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淮南“e治理”上传事件、处置问题、追踪问效、考核评价,建立全程追溯进度机制和全程满意度反馈机制,有效提高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和满意率,形成网格问题处置闭环机制。
锚定“3”个目标,提升社区服务质效
锚定规范运转目标,加强精细管理。建立网格员培训制度,定期开展网格员培训会,总结阶段性工作成效,进行经验分享;每半月组织一次业务交流会,组织学习最新政策文件,培训民生业务办理流程;根据需求召开民情民意恳谈会,邀请社区能人、党员中心户等热心居民到社区做客,收集社情民意,实现社区精细治理。
锚定有诉必答目标,强化精准服务。在每个楼栋公示网格服务信息,设立“民情公示专栏”,发放“民情联系卡”,收集诉求问题。组织召开“群众座谈会”“红色议事会”等,汇总辖区共性问题,与网格指导员、居民代表等议事协商,群策群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网格工作开展以来,已解决50余件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
锚定提标提质目标,实现精益提升。社区党委整合现有场所资源,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通过新建或改扩建,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便民场所。比如,针对辖区老年群体就餐问题,大力推进社区“老年食堂”建设,为老年人打造身边的“幸福餐桌”,积极探索建立“为老餐厅+助餐服务”多元化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推行“4”项标准,强化网格专业能力
专人专岗进网格。全街道划分2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定岗定责,对网格负总责,力求管理形成网、责任落到格、服务精细化,让网格员成为网格的一本活户籍、一个活档案、一张活地图。
巡查走访摸民情。制定网格员工作手册,网格员每日巡查小区两次,每次不低于2小时,全面真实摸排了解居民基本情况,做到知民情、知民意、知网情、知求助对象。网格工作开展以来,已摸排更新居民信息22463条,记录社情民意108条。
信息采集全覆盖。结合网格化管理系统、人房关联系统,定期更新网格数据,持续完善线上网格数字化支撑,做到安全隐患及不稳定因素必报、流动必报、房屋出租必报、公共设施维护情况必报,做好风险隐患提前预警。
上门走访常态化。开展网格员“敲门”活动,落实网格员常态化上门走访、重点帮扶、矛盾调解、关心关爱等工作,坚持低保家庭、残疾家庭、空巢老人家庭、高龄老人、特困家庭等必访,为辖区失独老人等特殊群体建立6类台账,根据需求开展暖心陪唠嗑、生活慰问、困难救助等服务,打通基层服务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