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之前这里是个臭水沟,杂草丛生,蚊虫多,还有蛇,我们都害怕。去年开始实施改造工程,大家聚在祠堂议事厅,一起商量讨论。后来村里就开展生态塘治理,你看现在臭水沟变成了生态塘,周边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王先生指着整治后的大塘开心的告诉来人。据了解,2024年,大通区上窑镇方楼村探索建立首个“祠堂议事厅”,以方氏公祠为载体,将祠堂打造成为村民自治议事场所,为村民提供一个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截至目前,上窑镇方楼村通过祠堂议事厅解决家庭矛盾纠纷、基础设施改造等事项10余个,有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议事厅里听民声。方楼村将村里的重大事项提前通过祠堂议事厅进行协商沟通,建立初步方案,再提请村两委、村民代表和村党员大会进行最后的审定,通过筛选确保协商成果落实落地,更便于党员群众知情监督。通过祠堂议事厅方楼村将党员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和平台做深做细,推动党组织信息收集触角向村组“神经末梢”延伸,让党的耳朵“一杆到底”、群众的诉求“一呼百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实到基层“最后一公里”。
议事厅里解难题。村民们在祠堂议事厅自行讨论问题,难以达成一致时可向村党组织反映、寻求帮助。村党组织结合在“小院议事”、网格化管理等工作中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意见建议确定议事主题,并邀请相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议事成员参与协调解决讨论事项。当议事主题超出村党组织能力范畴时,村党总支部再将该主题上报至镇党委,通过镇党委邀请有关部门参与协商,促进问题实质性解决。
议事厅里见成效。为提高协商解决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方楼村党总支部对日常收集的群众困难、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整理,邀请驻村法律顾问、包村干部和社会调解组织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成为议事厅的特邀议事成员。根据议事主题邀请相关人员参与讨论,根据不同事项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和解决路径。今年年初,方楼村进行高标准农田治理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的排水管道直径不大,村民反映要求更换。村党组织接到群众反映后,随后邀请政协委员、镇农业部门和群众代表前往现场进行实地查看,通过镇农业部门协调施工方进行排水管更换,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及时解决。
小小议事厅,浓浓民生情。下一步,上窑镇将进一步探索协商议事模式,以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基层治理问题为切入点,零距离听取群众的心声和呼声,提供民事民议、凝聚共识的群众舞台,协调发挥各类组织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促进形成党组织领导、社会力量协同、群众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