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近年来,毕家岗街道为推动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治理模式,构建“1234”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规范“一个中心”,让平安建设“强”起来
多方整合资源,实行“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模式,进一步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矛盾调解中心+综治中心”一体化建设,打造“全能型”党群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心。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一体化服务”为目标,建设成服务民生、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零距离”窗口,实现各类资源、管理与服务在中心“物理聚合”,产生“1+1+1>3”的“化学反应”,实现群众“只进中心一家门、办部门多家事”。
聚力“双网融合”,让平安建设“实”起来
打破传统网格化在管理专业性和跨度上的不足,采用“队伍融合、数据融合、机制融合”的方式,探索警务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融合叠加,建立起“包片民警+网格长+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各类社会力量的“警网融合”联动小组,及时排查发现和消除辖区内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努力创建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企业。通过“警网融合”累计排查公共安全隐患219件,矛盾纠纷43条,治安问题101件,切实做到“宣传防范无死角、服务群众零距离”,有效推动网格化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多元协作的新格局转变,实现“1+1>2”综合治理效果。
优化“三种服务”,让平安建设“暖”起来
矛盾化解“跑一地”。积极探索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前哨”作用,不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依托综治中心,汇聚全街道“访、调、裁、诉、援”等解纷职能于一体,做到有地方理事、有人管事、高效调事,实现解决群众矛盾诉求“最多跑一地”。风险隐患“全清零”。深入开展平安建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社会稳定月分析研判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例会,及时研究解决涉稳重大问题,完善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切实提高风险应对处置能力。针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隐患,逐一提出整改意见,做到隐患全清零。暖心服务“解民忧”。聚焦热点问题,建立网格信息收集、问题发现、协同处置、结果反馈闭环工作机制,解决小区居民急难愁盼,服务好特殊困难群众,为空巢独居老人、特殊群体儿童、慢性病人、残障人士等重点人群提供“家门口”服务。建立社区、居民、物业、辖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红色议事会”协调机制,大力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模式,共同协商和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和痛点。
汇聚“四股力量”,让平安建设“联”起来
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与4个社区签订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细化指标,明确职责。同时,全面落实党政领导负总责、包片领导抓片、社区党委书记抓社区、网格长抓网格的责任体系,统筹协调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社区“邻里帮帮团”四支队伍资源力量,精心构筑“党政牵头、分管负责、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位一体治理格局,为建设更高水平毕家岗街道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