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求变”搭起基层治理之梯

2023-09-21 17:22:44    来源:淮南长安网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近年来,淮南市八公山区毕家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信访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探索化解信访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创新社会治理多元化解方式。

问需于民,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近年来,毕家岗街道党政干部变百姓信访为干部家访,聚焦群众“痛点”“堵点”和“难点”,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盼愁”问题,把信访建在村口、把工作做到家门口。

“孔主任啊,这一到下雨呀,我就被这门前的水‘堵’住了,什么时候能把咱这门前的路修一下。”人大工委主任孔飞在下村走访时了解到上游社区背街小巷“路难行、环境脏、秩序乱、设施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居住在小巷的居民。

小巷虽小,意义不小。弱势群体多徘徊于寻常巷陌,背街小巷的整治,关乎到附近居民的民生大计。面对群众诉求和期盼,孔飞把这个问题带到了街道党工委会议上,经过党工委领导班子实地调研,讨论研究,决定对辖区内背街小巷进行集中改造,同时挖掘街巷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建设文化休闲、健身运动、小游园等生活配套设施。

目前毕家岗街道已改造背街小巷5处,增设停车位123个,拆除违建15处,建设小游园2处。

问计于民,变“单纯信访”为“务实为民”

政策的执行在基层,政策的“鞋”是否合基层的“脚”,群众最知晓,最有发言权。为了让群众的声音被听见、建议被重视、问题有反馈,毕家岗街道积极搭平台、开言路,在各社区建立科学规范的民情工作机制,通过设置信访接待室、“人大代表联络站”、网格热线,开展“邻里座谈”“民情恳谈”等活动,着力把群众“金点子”转化为破解问题的“金钥匙”。

“李代表(八公山区毕家岗街道新建社区人大代表李荣),咱这游园建的好,一到下午附近居民都来游玩打卡,但是没有公共厕所实在是太不方便,能建一个公用厕所吗?”大型游园没有公共卫生间,引起前来休闲娱乐的社区居民诸多不满。在经过走访调研后,有的居民认为在游园建设公共卫生间是刚需,也有的居民却持有反对意见,认为建设公共卫生间影响自家采光,且夏季有异味,影响环境卫生。意见不统一,如何破解?

新建社区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及时召开居民协商议事会,邀请居民代表、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住建局负责人等共同探讨解决办法。通过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决定在游园附近且远离附近居民楼的地方建立公共厕所,这既满足了大部分居民来此游玩时的如厕需求,又打消了群众害怕夏季有异味的顾虑,赢得了群众的一片掌声。

问效于民,变“单打独斗”为“抱团聚力”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毕家岗街道将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聚合综治信访、司法、公安、城管等职能单位,建立信访联系会议工作机制,认真倾听民声反馈,及时调整方法措施,在实践中“对症下药”、攻坚克难。

2023年5月,在新建社区菜市场内,一商贩因占道经营,与城市管理员发生了冲突,毕家岗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在摸排了解具体情况后,组织相关人员和商贩代表召开会议,积极疏导商贩情绪,悉心进行调解,通过与城管、文明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沟通协调,并实地调研走访,毕家岗街道党工委努力克服城市基础设施“先天不足”,设法创造摊点经营“合法空间”,最终在毕家岗菜市场附近设立了“毕家岗街道贫困帮扶临时摆摊点”,帮助无力购买固定摊位的贫困户解决了摆摊难的问题, 让游摊“筑巢安家”。

“问中求变”,“问”是出发点,“变”是创新点,“问中求变”长期坚持下去的关键还在于落实,毕家岗街道将持续提升“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能力水平,在实干笃行中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