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今年以来,大通区社区矫正大队深度践行“教育感化、帮扶回归”工作理念,坚持将“三堂课”作为核心抓手,精准发力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意识、法治素养与行为自觉,为其拨开人生迷雾、指引前行航向,全力助推其顺利回归社会正轨。
“规矩课”:严守纪律红线,筑牢监管根基
大队精心打造入矫教育“第一课”,突出思想矫正核心地位。干警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其实施办法、《安徽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等核心法规,以“学法律、明规矩、守底线”为主线,深入解读报告、会客、外出、学习等日常监管要求,引导对象深刻“明身份、立规矩”。同步开展入矫个别谈话,精准掌握其基本情况、犯罪成因、后果认知及悔罪表现,并辅以典型案例剖析,警示易发违法犯罪危害,促其珍惜监外改造机遇,自觉服从管理,严守法律红线。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入矫集中教育9场次,有效夯实了矫正对象遵规守纪的思想根基与行动自觉。
“道法课”:润心正行并举,重塑价值坐标
严格遵循《社区矫正法》第36条“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情绪疏导”规定,大队聚焦法治观念培育与道德素养提升。一方面,围绕民法典中邻里纠纷、婚姻家庭、财产继承、侵权责任及反诈防骗等贴近生活的法规,开展深入浅出的普法教育,着力培养矫正对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引导其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依法行事。另一方面,特邀淮南市民盟大通支委资深高级教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为内核,融入“黄丝带文化帮教”活动,引导矫正对象感悟关爱父母、尊老敬老等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重塑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特色课”:多维赋能实践,激发融入动力
大队立足职能定位,结合对象个体差异,精心打造涵盖普法宣传实践、社会公益服务、心理健康疏导等内容的“特色课堂”。该课程不仅让对象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更通过“角色转换”(由违法者变为普法者、公益参与者),助其重拾自信、修复社会关系。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特色帮扶活动,借今昔对比激发爱国情怀,促其珍惜当下生活。联合区卫健委举办“做自己的情绪主人”心理健康讲座,普及科学调适方法与实用技巧,有效提升对象心理韧性,引导其以积极稳定心态应对挑战,为顺利融入社会、开启人生新篇奠定坚实基础。今年以来,“特色课”成功举办5场次,因针对性强、实用度高广受好评。
从“规矩课”立底线,到“道法课”塑灵魂,再到“特色课”强能力,大通区社区矫正大队的“三堂课”体系,构建起了兼具约束性与温度感的矫正教育模式。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让社区矫正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更用精准化的教育帮扶,为矫正对象点亮了回归社会的“指路明灯”。未来,大队将继续优化“三堂课”内容与形式,不断探索更贴合矫正对象需求的教育方式,切实帮助更多矫正对象洗心革面、重塑自我,为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平安大通建设注入更多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