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长安网讯 坐落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古沟回族乡太平村的太平清真寺,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占地面积5032平方米,建筑面积644平方米,历史文化悠久,是淮河流域最早的伊斯兰清真寺之一。1940年8月,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二区坐落于此,太平清真寺留下抗日革命斗争的红色记忆。该清真寺1999年即被列为淮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5年6月,潘集区检察院在开展“守护徽风皖韵 助力文旅融合”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中发现,由于建成年代久远,保护意识不足、疏于管理、资金协调不畅等问题,太平清真寺长期存在外观陈旧破损和安全隐患,修缮工作进展迟缓,不仅影响清真寺的整体历史风貌,也不利于历史文物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检察干警多次实地勘察,确认了文物受损的实际情况,并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确保太平清真寺得到妥善保护和有效利用。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对照问题清单,科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组织专业力量对太平清真寺进行全面、彻底的整改。在整改过程中,相关单位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为契机,积极申报专项补助资金,致力于从根本上提升太平清真寺的保护层级和整体环境。目前,太平清真寺已被列入淮南市第二批市级革命文物目录,并已获批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73.16万元。
近日,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发现,太平清真寺已完成重要修缮,木质结构已得到精心修复,历史风貌得以还原,寺内及周边环境焕然一新,文物的历史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太平清真寺这一承载着文化交融和民族团结历史记忆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貌换新颜,各民族团结交流的历史得以传承和延续。
展望未来,潘集区检察院将立足于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不断提升对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守护历史文化根脉,让文物在时光流转中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