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调解队专解村里烦心事

谢家集法院深化多元解纷助力乡村治理

2021-09-06 10:10:35    来源:法治日报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 “你告他拖欠建材费,证据是有些瑕疵的,耗时间不说,也伤了你们的友情。”

“虽然证据有瑕疵,但你欠人家钱是事实,应该算清楚还给人家,做生意不能丢了诚信。”

在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乡杨岗村村委会,“老支书”调解队队员汤本修和杨修好找来村民吴某、汤某,就两人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进行调解。面对长辈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吴某和汤某很快达成调解协议,当场结清了欠款。对“老支书”调解队的高效率,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法院杨公法庭庭长丁婕连连称赞。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杨岗村现有户籍人口1200多人,大多数村民之间都存在亲戚关系。2016年,曾经的村党支部书记汤本修、村委会会计杨修好、范新伯等7名老人牵头,成立杨岗村老年协会,成员最小的66岁、最大的82岁,负责组织村里老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杨、汤、夏属于村里的大姓,老年协会的人辈分大、有威望,哪家发生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都习惯找他们调解,他们的话村民们听得进去。”村委会主任夏良兵说。

2017年5月,谢家集区法院法官联系点在杨岗村挂牌。谢家集区法院邀请老年协会的7名成员共同组成“老支书”调解队,他们作为法院的特邀调解员,成为多元解纷机制的组成部分、诉源治理向乡村延伸的重要抓手。在法院的指导下,“老支书”们参与到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工作中。

“这一溜杨树就栽在我家门口,以后越长越大不得把门掀了。”今年6月,村里的一位老人找到村委会抱怨邻居乱栽树的问题。到老人家实地查看后,汤本修发现杨树苗与老人家房屋的距离不到1.5米。

于是,汤本修等人联系对方进行劝解,告知其老人屋后的土地属于集体,不能随意种树。对方认识到自己理亏,没过多久,老人家高兴地给村委会打来电话说,“杨树苗已经被移走了”。

不仅矛盾要就地化解,“矛头”也要就地预防。

杨岗村60岁以上的村民每月会定期“聚餐”。“老支书”调解队把“老年餐桌”升级为“和谐餐桌”,趁着吃饭时人都聚齐的机会,了解各家最近有无发生闹心事、烦心事,把问题“放桌上”。调解队还“承包”了村口的宣传栏,绘制与法律政策相关的手抄报,开展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教育。杨公法庭的法官也经常深入杨岗村与“老支书”调解队座谈,组织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培训调解技巧,进一步提高依法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

“根据与杨岗村两委达成的工作机制,法庭受理与杨岗村有关的案件时,会先转交‘老支书’调解队进行诉前调解,由村两委协助,法庭提供法律指导和支持。”丁婕说,调解成功的案件,法庭会进行司法确认或者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再进入诉讼程序。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矛盾纠纷化解的新路径,将德治、自治、法治相融合,提高多元解纷效率,提升村民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谢家集区法院院长李旭东告诉记者。(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