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护航让资源禀赋“活起来”

2021-10-18 13:50:05    来源:淮南长安网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 巍巍八公山麓,千里淮河之滨,素有“江南屏障”之称的淮南不仅是黑色煤炭的富集地,同样也是绿色生态的宜居地,具有丰富的煤炭、森林和渔业等资源。依托于优质的资源基础,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主动护航,助推全市在法治轨道上不断释放资源禀赋。

因煤而建、因煤而兴。

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可以说,煤炭在淮南的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依托煤炭资源禀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乱采乱挖”“乱堆乱放”“乱排乱烧”行为时有发生,黑色经济与绿色生态的矛盾始终存在。

煤矸石是掘进、开采和洗煤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物,随意堆放不仅会使土地贫瘠,其产生的扬尘、粉尘也会危害大气质量,经过雨水淋蚀产生酸性水,还会污染周边土壤和水源。

在谢家集区望峰岗镇,12万吨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违规露天堆放,黑土、黑水、黑色扬尘让周边村民们对此苦不堪言。谢家集区人民检察院发现该线索后,立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当地镇政府和环保部门履职尽责,妥善处理并加强日常管理。如今,昔日的堆场已摇身变为生态停车场,绿色效应不断凸显。

聚焦全市砖瓦行业与煤矸石堆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去年,《淮南市检察机关开展砖瓦行业与煤矸石堆场治理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实施方案》应运而生,全市检察机关主动作为,以法律手段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立足监督成果,今年又继续开展煤矸石堆场治理和砖瓦窑厂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回头看活动,目前,全市两级院已对19条线索涉及的34处现场进行回头看抽查。此外,检察官们也成了全市煤化企业的贴心“老娘舅”,常态化进企业送政策、讲法规,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三山竞秀”,焦岗湖、高塘湖、瓦埠湖“三湖依偎”,采煤沉陷区治理后成为水美草丰的湿地,吸引无数候鸟越冬……在淮南,像这样的生态宝藏数不胜数。

资源型城市如何擦亮绿色底色?

近年来,淮南市深耕“绿色资源”,逐渐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在守护这些绿色实践成果中,检察官身影时时可见。

小桥廊事点缀其间,楼台馆榭隐约可见,古寺钟声回荡山间……郁郁葱葱的上窑山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然而,在未办理使用林地许可和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朱某学擅自在这里整修水塘、道路,建设楼房,占用林地面积达13000多平米,砍伐树木上百棵。经鉴定,生态修复费用需61万余元。案件办理过程中,大通区人民检察院创新办案模式,通过公开听证,决定以诉前和解方式结案,对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不起诉。朱某学也积极履行生态修复义务,承担全部修复和鉴定费用,实现了共赢目标,提高了司法效率。今年,大通区人民检察院还在全省率先适用《民法典》“绿色条款”,对在上窑国家森林公园跨省非法倾倒20余吨危险废物的行为主体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目前,在法治的护航下,以上窑山为代表,淮南的绿色画卷越铺越美。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南因水而名,横跨淮河两岸,风景秀美,物产丰富。8月13日,在凤台县老轮渡码头,10万余尾鲢鱼苗争相跃入淮河凤台段。据了解,此次正是此前非法捕捞的被告人履行生态修复责任,进行增殖放流。2020年,魏某等11人在禁渔区、禁渔期使用“电拖网”“地笼网”等禁用渔具在淮河非法捕捞水产品,损害渔业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为修复受损生态,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凤台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经法院判决,11名被告人分别购置价值500元至5000元不等的鱼苗放流。目前,这些鱼苗正分批次有序投放。

淮河的河砂资源也十分丰富,因为品质好,价格优,尽管明令禁止在淮河采砂,仍有一些人选择铤而走险,严重破坏淮河堤防,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在寿县,被告人黄某某先后在淮河流域非法采得670余吨河砂,今年4月,寿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该案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就事实认定、修复费用等达成一致意见。最终,法院判决依法追缴非法采得的河砂,同时承担生态修复工程所需的8万元费用。

一城风景,满目风光。在锚定绿色发展道路上,淮南市检察机关的主动作为正不断注入法治动能,让优质的资源禀赋“活起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淮南正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