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

八公山区多措并举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2021-09-14 08:47:57    来源:淮南长安网   点击数: 字体:[缩小] [默认] [放大]

淮南长安网讯 近年来,八公山区将法治元素纳入乡村建设体系,通过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多元专业的普法宣传,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强化司法保障 让法治乡村行稳致远

人民法庭建设持续加强。该区通过巡回审判、法治课堂、以案释法,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淳化村风、民风、社风,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今年以来,孔集人民法庭受理案件263件,结案220件,结案率83.65%,多次荣获“全市法院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涉农纠纷案件依法办理。依法惩治破坏农村经济秩序犯罪,打击盗窃、电信诈骗等侵财性犯罪,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全区农村地区接警992起,发现刑事案件16起,全部破获农村地区发生的八类案件3起,打击处理相关人员3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区法院审结涉农案件134件,有效维护农村地区经济秩序。

司法救助措施严格落实。该区法院及时为经济困难当事人办理诉讼费缓、减、免手续,确保经济困难当事人打得起官司,今年以来共缓减免诉讼费近12万元,彰显人文关怀。区检察院加大刑事司法救助力度,在办理一起刑事暴力案件中,发现被害人身心受到严重创伤导致住院治疗,生活陷入困境,通过实地走访、调取证据后,依法及时给予司法救助,使被害人得到治疗,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优化法律服务 为法治乡村保驾护航

基层法律服务平台日趋完善。同步推进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统筹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完善5个基层司法所,完成2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改造提升,加快推进3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改造,实现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推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以学法用法为导向、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提供“看得见、够得着、用着好”的公共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服务全覆盖。出台法律援助八项便民举措,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办理流程,提升办案质效。开辟法治精准扶贫“绿色通道”,做到贫困群体“三优先”,即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法律援助参与刑事辩护全覆盖,今年以来,受理法律援助涉及农民工讨薪案件25件,讨回工资15余万元,解答法律问题咨询2000余次。

多元化解格局不断健全。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化解方式,召开重点复议案件听证会,高效柔性化解争议。完善诉讼调解一体对接机制,区法院、区司法局联合制定《关于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增强诉调对接工作的可操作性。持续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建设“老娘舅”“邻里帮帮团”“我爱我家”等不同品牌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今年以来,各类调解组织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53件,调解成功率99%以上,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加大普法宣传 让法治乡村深入民心

普法阵地遍布城乡。今年,该区完成了法治文化广场改扩建,利用乡村已有的公共党建文化设施,推动法治文化墙、长廊、庭院等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学法打卡地”随处可见,实现一村一法治文化阵地。扎实有序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成功创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

普法内容丰富多彩。该区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五进五民”“4·15”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重大节日节点,重点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村两委选举法、环境保护法、疫情防控规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让法律真正走进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实现学法零距离、零时差、无死角。

普法人才专业多元。该区深入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共培育“法治带头人”25人、“法律明白人”500人,充分发挥在法治宣传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关注青少年成长,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共聘任法治副校长17人,做到农村地区中小学全覆盖。(八公山区司法局 王娟)